对t1/2很小的药物,希望波动百分数较小,宜采用的给药方式是A:静脉注射B:静脉滴注C:口服给药D:皮肤给药E:黏膜给药

对t1/2很小的药物,希望波动百分数较小,宜采用的给药方式是

A:静脉注射
B:静脉滴注
C:口服给药
D:皮肤给药
E:黏膜给药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静脉滴注给药特点。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波动较小。故本题答案应选B。

相关考题:

关于给药方案的设计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给药间隔T=t1/2时,体内药物浓度大约经5~7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水平B.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一般药物给药间隔为1~2个半衰期C.根据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不适合半衰期过短或过长的药物D.当首剂量等于维持剂量的2倍时,血药浓度迅速能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E.对于治疗窗非常窄的药物,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

可用来反映多次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指标是A、坪幅B、波动百分数C、波动度D、血药浓度变化率E、Cssmax/Cssmin

下列表示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为()。 A、波动百分数B、蓄积因子C、波动度D、血药浓度变化率E、稳态血药浓度

药物的t1/2恒定,体内药物消除96%以上需在一次给药后经过的t1/2为 A、9个B、7个C、5个D、3个E、1个

实施调整给药方案过程中,使"血药浓度波动幅度较小"的调整方式是A、延长给药间隔B、减小给药剂量C、减小给药剂量-用药间隔不变D、减小给药剂量-延长给药间隔E、延长给药间隔-给药剂量不变

在调整给药方案过程中,能够使“血药浓度波动幅度较小”的最佳调整方式是A、延长给药间隔B、减小给药剂量C、减小给药剂量-用药间隔不变D、减小给药剂量-延长给药间隔E、延长给药间隔-给药剂量不变

关于一级动力学消除方式的叙述,( )是错误的。A. 与血浆中药物浓度成正比B. t1/2固定C. 经5个t1/2血药浓度达稳态D. 临床常用药物治疗量时以此方式消除E. 多次给药消除时间延长

关于t1/2,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内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可用于计算单次给药后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C.可用于计算连续给药血中药物达到C.SS的时间D.反映机体肝、肾的代谢、排泄状况E.根据t1/2可制订临床给药间隔

下述提法不正确的是A、小肠吸收面积大B、舌下给药吸收面积较小C、直肠给药吸收表面积很小D、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不宜口服给药E、口服给药吸收面积为舌下静脉

关于t1/2,说法不正确的是A、计算单次给药后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B、计算连续给药血中药物达到Css的时间C、反映机体肝、肾的代谢、排泄状况D、体内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E、根据t1/2可制订临床给药间隔

关于t1/2,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内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可用于计算单次给药后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C.可用于计算连续给药血中药物达到Css的时间D.反映机体肝、肾的代谢、排泄状况E.根据t1/2可制订临床给药间隔

实施调整给药方案过程中,使"血药浓度波动幅度较小"的调整方式是A.延长给药间隔B.减小给药剂量C.减小给药剂量-用药间隔不变D.减小给药剂量-延长给药间隔E.延长给药间隔-给药剂量不变

有关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很窄的药物,血药浓度波动过大,易引起中毒B.波动百分数可以衡量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C.波动度可以衡量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D.血药浓度变化率可以衡量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E.重复给药达到稳态时,稳态血药浓度C匣定不变

可用来反映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指标是()A、坪幅B、波动百分数C、波动度D、血药浓度变化率

根据临床个体患者具体病情设计最佳给药途径、优良的药物制剂、最适给药剂量和最佳给药间隔,使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特别是使治疗既产生最佳疗效又不引起不良反应,能够满足治疗目的给药方案。关于药物消除半衰期与给药方案的设计,叙述错误的是()A、多剂量给药,经6个药物消除半衰期(t1/2)可达稳态血药浓度B、单剂量给药,经6个t1/2可完成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C、中速处置类药物,为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可按t1/2给药,首次给予负荷剂量D、t1/2短且治疗窗较宽的药物,可适当加大给药剂量,缩短给药间隔E、t1/2短且治疗窗较窄的药物,可静脉滴注1/2tF、t1/2长的药物可适当缩短给药间隔、多次分量给药

关于t1/2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B、确定给药间隔的依据C、药物的t1/2是恒定不变的D、可预测连续给药达Css的时间

根据药物血浆t1/2解决下列问题,其中哪项与药物t1/2无关:A、停药后估计药物全部消除所需时间B、计算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C、连续给药后确定体内的药物浓度D、估计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E、定量等间隔给药后,估计药物在血浆中接近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

关于t1/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t1/2可制定临床给药间隔B、计算单次给药后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C、计算连续给药血中药物达到Css的时间D、反映机体肝、肾的代谢、排泄状况E、体内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关于一级动力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血浆中药物浓度成正比B、半衰期为定值C、每隔1个t1/2给药1次,经5个t1/2血药浓度大稳态D、是药物的主要消除方式E、多次给药消除时间延长

恒时恒量给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主要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给药剂量B、药物t1/2C、给药间隔D、稳态浓度E、给药途径

按药物的t1/2(半衰期)给药,约几个t1/2时间药物血浆浓度达坪值()A、1个B、3个C、5个D、7个E、9个

多选题关于一级动力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血浆中药物浓度成正比B半衰期为定值C每隔1个t1/2给药1次,经5个t1/2血药浓度大稳态D是药物的主要消除方式E多次给药消除时间延长

单选题根据临床个体患者具体病情设计最佳给药途径、优良的药物制剂、最适给药剂量和最佳给药间隔,使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特别是使治疗既产生最佳疗效又不引起不良反应,能够满足治疗目的给药方案。关于药物消除半衰期与给药方案的设计,叙述错误的是()A多剂量给药,经6个药物消除半衰期(t1/2)可达稳态血药浓度B单剂量给药,经6个t1/2可完成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C中速处置类药物,为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可按t1/2给药,首次给予负荷剂量Dt1/2短且治疗窗较宽的药物,可适当加大给药剂量,缩短给药间隔Et1/2短且治疗窗较窄的药物,可静脉滴注1/2tFt1/2长的药物可适当缩短给药间隔、多次分量给药

单选题恒时恒量给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主要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给药剂量B药物t1/2C给药间隔D稳态浓度E给药途径

多选题可用来反映多次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指标是()A坪幅B波动百分数C波动度D血药浓度变化率ECSSmax/Cmin

单选题关于t1/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t1/2可制定临床给药间隔B计算单次给药后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C计算连续给药血中药物达到Css的时间D反映机体肝、肾的代谢、排泄状况E体内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单选题根据药物血浆t1/2解决下列问题,其中哪项与药物t1/2无关:A停药后估计药物全部消除所需时间B计算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C连续给药后确定体内的药物浓度D估计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E定量等间隔给药后,估计药物在血浆中接近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