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7岁。因发热2天、鼻腔牙龈出血1天入院。查体:体温39.0℃,全身皮肤瘀斑、腋下淋巴结增大,胸骨下压痛,肝、脾大。骨髓象结果: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该患者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是A.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ITP急性发作E.脾功能亢进

患儿,7岁。因发热2天、鼻腔牙龈出血1天入院。查体:体温39.0℃,全身皮肤瘀斑、腋下淋巴结增大,胸骨下压痛,肝、脾大。骨髓象结果: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该患者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是
A.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ITP急性发作
E.脾功能亢进

参考解析

解析:2.别嘌醇可抑制尿酸合成,防止尿酸性肾病。
3.白血病细胞浸润不同部位,可引起相应的表现。

相关考题:

下列各项中,符合白血病诊断描述的是( )A、发热,贫血,出血,外周血象正常,骨髓象增生不活跃B、发热,贫血,胸骨压痛,外周血幼稚细胞增多,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C、发热,贫血,出血,骨髓象增生良好D、发热,贫血,骨髓象增生活跃E、发热,淋巴结肿大,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

下列最符合白血病的诊断的是 ( )A.发热、贫血、出血,外周血象正常,骨髓象增生不活跃B.发热、贫血、胸骨压痛,外周血幼稚细胞增多、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C.发热、贫血、出血,骨髓象增生良好D.发热、贫血,骨髓象增生活跃E.发热、淋巴结肿大,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

下列哪项最符合白血病的诊断( )。A.发热、贫血、出血,外周血象正常,骨髓象增生不活跃B.发热、贫血、胸骨压痛,外周血幼稚细胞增多、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C.发热、贫血、出血,骨髓象增生良好D.发热、贫血,骨髓增生活跃E.发热、淋巴结肿大,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

患者,发热,咽痛,皮肤黏膜出血l个月。检查可见贫血面容,皮肤瘀斑,肝脾无增大,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示有核细胞量少,幼红细胞、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应首先考虑的是 ( )。A.急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粒细胞缺乏症E.脾功能亢进

女性,29岁。因皮肤瘀斑.牙龈出血81月入院。体查发现全身皮肤有散在瘀点、瘀斑,肝脾未见肿大。血常规:WBC 5.5×10^9/L,HB102g/ L,RBC 4.1×10^12/L, PLT 37×10^9/L,网织红细胞2%;PAIgG增高,APTT、PT常,束臂试验阳性。该患者的骨髓检查不会出现下列哪项? A. 骨髓中巨核细胞缺乏B. 骨髓增生活跃C. 粒/红=2/1D. 红系细胞23%E. 全片巨核细胞500个

男性,46岁,因头晕、发热、下肢淤斑一个月入院,体查:中度贫血貌,双下肢有散在淤斑和出血点,牙龈增生肿胀,胸骨轻压痛,腹平软,肝脾肋下均可触及1cm,血象:WBC27.2×10/L,RBC2.80×10/L.Hb67g/L,PLT10×10/L,骨穿结果: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早幼粒细胞5%,红系、巨核细胞系受抑制。该患者经治疗体温恢复正常,出血停止,胸骨压痛消失,脾肋下未触及,血象基本恢复正常,复查骨穿,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早幼粒细胞占7.5%.红系、巨核细胞大致正常,此时患者处于A.部分缓解状态B.完全缓解状态C.没有变化D.完全治愈E.病情恶化

患儿,7岁。因发热2天、鼻腔牙龈出血1天入院。查体:体温39.0℃,全身皮肤瘀斑、腋下淋巴结增大,胸骨下压痛,肝、脾大。骨髓象结果: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经治疗患者症状缓解,今日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昏迷,急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葡萄糖定量减少;血常规示:血小板65×10/L。则患者最有可能发生了A.脑梗死B.颅内出血C.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D.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患者发热,咽痛,皮肤黏膜出血1个月。查体:贫血面容,皮肤瘀斑,肝脾无肿大,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示有核细胞量少,幼红细胞,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应首先考虑的是A.急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粒细胞缺乏症E.脾功能亢进

下列各项中,符合白血病诊断描述的是( )A.发热,贫血,出血,外周血象正常,骨髓象增生不活跃B.发热,贫血,胸骨压痛,外周血幼稚细胞增多,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C.发热,贫血,出血,骨髓象增生良好D.发热,贫血,骨髓象增生活跃E.发热,淋巴结肿大,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

张某,女,34岁。发热,咽痛,牙龈、皮肤黏膜出血2个月。检查:贫血面容,皮肤瘀斑,肝脾无肿大,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示有核细胞量少,幼红细胞、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应首先考虑的是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急性白血病C.再生障碍性贫血D.粒细胞缺乏症E.脾功能亢进

女性,40岁,因"反复皮肤瘀点、瘀斑1周"入院,患者伴脱发及关节疼痛。查体:四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不大,脾肋下2cm可及。血常规:HB100g/L,WBC8×10/L,PLT22×10/L。该患者典型骨髓象表现可能为以下哪种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B.粒、红、巨三系病态造血C.巨核细胞减少D.巨核细胞增多E.巨核细胞数增多伴成熟障碍F.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男性,46岁,因头晕、发热、下肢淤斑一个月入院,体查:中度贫血貌,双下肢有散在淤斑和出血点,牙龈增生肿胀,胸骨轻压痛,腹平软,肝脾肋下均可触及1cm,血象:WBC27.2×109/L.RBC2.80x10/L,Hb67g/L,PLT10×109/L,骨穿结果: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阜幼粒细胞5%.红系、巨核细胞系受抑制。该患者经治疗体温恢复正常,出血停止,胸骨压痛消失,脾肋下未触及,血象基本恢复正常,复查骨穿,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早幼粒细胞占7.5%,红系、巨核细胞大致正常,此时患者处于()A、部分缓解状态B、完全缓解状态C、没有变化D、完全治愈E、病情恶化

患儿,7岁。因发热2天、鼻腔牙龈出血1天入院。查体:体温39.0℃,全身皮肤瘀斑、腋下淋巴结增大,胸骨下压痛,肝、脾大。骨髓象结果: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该患者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是()。A、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ITP急性发作E、脾功能亢进

患儿,7岁。因发热2天、鼻腔牙龈出血1天入院。查体:体温39.0℃,全身皮肤瘀斑、腋下淋巴结增大,胸骨下压痛,肝、脾大。骨髓象结果: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遵医嘱给予患者别嘌醇治疗,护士向患者解释该药的作用是()。A、减少血病细胞的破坏B、降低白细胞C、预防原症状复发D、预防尿酸性肾病E、预防免疫疾病

患者发热,咽痛,皮肤黏膜出血1个月。查体:贫血面容,皮肤瘀斑,肝脾无肿大,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示有核细胞量少,幼红细胞,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应首先考虑的是()A、急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粒细胞缺乏症E、脾功能亢进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是()A、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B、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分类以中、晚幼和杆状核细胞为主C、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分类以原始和早幼细胞为主D、红系增生活跃,粒系和巨核细胞系多正常E、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

患儿,女,12岁,因反复鼻出血,伴皮肤、黏膜出血点8个月来诊。查体:皮肤黏膜散布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肝未及,脾左肋下刚及边。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8.5×109/L,淋巴细胞0.60,中性粒细胞0.35,血小板40×109/L。如患儿行骨髓穿刺,下列骨髓象结果哪一项与上述诊断相符()A、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以小型巨核细胞较为多见,幼稚巨核细胞增多B、骨髓巨核细胞显著增多,其核、质发育不平衡,产板型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其胞质中出现空泡变性现象C、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显著增多,外周血有原始巨核细胞D、原始及幼稚细胞极度增生,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E、粒、红及巨核细胞系统正常,偶见巨核细胞减少

女性,40岁,面色苍白、乏力5个月,查体:胸部皮肤有几个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肝脾不大,化验Hb60g/L,MCV85fl,WBC3×109/L,分类中性分叶核粒细胞35%,淋巴细胞65%,血小板35×109/L,网织红细胞14×109/L,酸溶血试验阴性。最支持诊断的胸骨骨髓检查结果的是()A、骨髓红系呈巨幼样变B、骨髓增生活跃,红系成熟障碍C、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60%D、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全片见1个E、骨髓细胞外铁(+++),环状铁粒幼细胞20%

单选题患者发热,咽痛,皮肤黏膜出血1个月。查体:贫血面容,皮肤瘀斑,肝脾无肿大,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示有核细胞量少,幼红细胞,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应首先考虑的是()A急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粒细胞缺乏症E脾功能亢进

单选题白血病的诊断可为(  )。A发热、贫血,骨髓增生活跃B发热、贫血、胸骨压痛,外周血幼稚细胞增多、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C发热、贫血、出血,骨髓象增生良好D发热、贫血、出血,外周血象正常,骨髓象增生不活跃E发热、淋巴结肿大,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

单选题患儿,7岁。因发热2天、鼻腔牙龈出血1天入院。查体:体温39.0℃,全身皮肤瘀斑、腋下淋巴结增大,胸骨下压痛,肝、脾大。骨髓象结果: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经治疗患者症状缓解,今日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昏迷,急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葡萄糖定量减少;血常规示:血小板65×109/L。则患者最有可能发生了()。A脑梗死B颅内出血C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D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