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高辛治疗浓度范围接近潜在中毒浓度。地高辛可用于心律失常,地高辛剂量过大也会引起心律失常。因此,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血药浓度。地高辛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A.0.9~2.0ng/mlB.0.9~1.5ng/mlC.0.5~1.0ng/mlD.1.5~2.0ng/mlE.1.5~2.5ng/ml

地高辛治疗浓度范围接近潜在中毒浓度。地高辛可用于心律失常,地高辛剂量过大也会引起心律失常。因此,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血药浓度。

地高辛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
A.0.9~2.0ng/ml
B.0.9~1.5ng/ml
C.0.5~1.0ng/ml
D.1.5~2.0ng/ml
E.1.5~2.5ng/ml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有关地高辛治疗,错误的是 查看材料A.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排泄加强,地高辛血药浓度减少,作用减弱B.地高辛主要肝脏代谢,肝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减量C.应该注意恶心、呕吐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D.地高辛属于治疗窗窄的药物E.地高辛用量不当或用量不足的临床反应难以识别

应用地高辛制剂应注意的是A、其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小B、不同地高辛制剂生物利用度不同C、地高辛经肾排出,老人及肾功能衰竭患者必须慎用D、地高辛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心律失常E、低钾会诱发地高辛中毒

应用地高辛时,需要对地高辛进行血浓监测主要是因为A、治疗指数低,毒性大B、地高辛的血药浓度与剂量不一定成正比C、依从性不好D、药动学不呈线性E、心电图不能显示中毒症状

患者女性,40岁,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短阵室速,使用呋塞米、螺内酯、培哚普利、比索洛尔、地高辛治疗,治疗期间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针对新发生的心律失常该患者的药学监护重点有:A.监测心电图B.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C.监测出入量D.监测血钾水平E.监测血压

地高辛的治疗浓度范围接近潜在中毒浓度,需要监测药物浓度。其治疗浓度范围为A.0.5~1.0μg/mlB.0.8~1.0μg/mlC.0.9~2.0μg/mlD.1.1~2.0μg/mlE.1.5~2.0μg/ml

地高辛治疗浓度范围接近潜在中毒浓度。地高辛可用于心律失常。地高辛剂量过大也会引起心律失常。因此,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血药浓度。地高辛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A.0.5~1.0μg/mlB.0.9~1.5μg/mlC.0.9~2.0μg/mlD.1.5~2.0μg/mlE.1.5~2.5μg/ml

地高辛“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时”的血药浓度范围是A.>1.0μg/mlB.>1.6μg/mlC.>2.0μg/mlD.>2.4μg/mlE.>2.8μg/ml

地高辛的治疗浓度范围接近潜在中毒浓度,需要监测药物浓度。其中毒浓度范围为A.>2.0μg/mlB.>2.2μg/mlC.>2.4μg/mlD.>2.6μg/mlE.>2.8μg/ml

下列药物中,有效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相接近的是()A、阿托品B、拜阿司匹林C、地高辛D、氨氯地平

奎尼丁与地高辛合用可引起A.使苯妥英钠血药浓度下降B.使奎尼丁血药浓度升高C.相互之间无影响D.地高辛血药浓度降低E.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

苯妥英钠与地高辛合用可引起A.使苯妥英钠血药浓度下降B.使奎尼丁血药浓度升高C.相互之间无影响D.地高辛血药浓度降低E.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

地高辛的治疗浓度范围接近潜在中毒浓度,其中毒浓度范围为A、>1.6ng/mlB、>2.0ng/mlC、>2.4ng/mlD、>2.8ng/mlE、>3.2ng/ml

应用地高辛时需作常规的治疗药物监测,其主要原因是A、用药后血药浓度水平较高,对测定方法要求低B、监测结果易于解释C、吸收快,作用强度大D、经常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E、治疗安全范围窄

可提高地高辛和西咪替丁的血药浓度的抗心律失常药

地高辛治疗浓度范围接近潜在中毒浓度。地高辛可用于心律失常,地高辛剂量过大也会引起心律失常。因此,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血药浓度。地高辛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时的血药浓度范围是A.>2.8ng/mlB.>2.4ng/mlC.>2.0ng/mlD.>1.6ng/mlE.>1.0ng/ml

下列药物中,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与中毒浓度范围相接近的是( )A:四环素B:阿托品C:氯噻嗪D:地高辛E:阿司匹林

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检查时药师发现地高辛超过中毒浓度,达到6.7ng/ml(正常值0.8~2.2ng/ml,中毒浓度>2.0~2.5 ng/ml),仔细询问病史,发现患者住院后除服用医院医嘱的地高辛0.125mg/d外,还继续服用自带药品地高辛0.25mg/d,而患者本人并不知晓自带药品中也有地高辛,以致地高辛中毒,出现心律失常。该用药错误应定义为( )A:A级B:B级C:D级D:E级E:H级

下列药物中,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与中毒浓度范围相接近的是A.四环素B.阿托品C.氯噻嗪D.地高辛E.阿司匹林

应用地高辛时,需要对地高辛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主要是因为A、患者依从性不好B、治疗指数低,毒性大C、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D、心电图不能显示中毒症状E、中毒症状和疾病本身症状易混淆

患者女,57岁。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服用地高辛进行治疗,测得稳态浓度为2.3ng/ml,而地高辛的有浓度范围为0.5~2.0ng/ml。针对该案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5~2.0ng/ml为地高辛的治疗窗B.0.5g/ml为地高辛的最低有效浓度C.2.0ng/ml为地高辛的最低中毒浓度D.患者应及时降低地高辛的服药剂量,避免发生毒性反应E.患者调整服药剂量达到最低谷浓度范围后则无需再测血药浓度

患者,男,65岁,体重55kg,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行治疗。由于心房颤动导致频脉接受地高辛治疗。有关地高辛治疗,错误的是A.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排泄加强,地高辛血药浓度减少,作用减弱B.地高辛主要肝脏代谢,肝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减量C.应该注意恶心、呕吐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D.地高辛属于治疗窗窄的药物E.地高辛用量不当或用量不足的临床反应难以识别

下列药物治疗时,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是()A、地高辛B、奎尼丁C、碳酸锂D、地西泮E、茶碱

不定项题患者,女,65岁,因心绞痛左心衰竭入院治疗,给予地高辛治疗后出现频发的室性早搏,考虑是由于地高辛过量或中毒(洋地黄中毒)引起。关于洋地黄中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胃肠道症状是中毒早期常见的症状B各种心律失常都有发生的可能C药物过量可表现为心力衰竭症状,易误判为用药不足D为监测地高辛浓度,口服地高辛后3h取血样最好E地高辛浓度测定仅用于中毒的评估,不用于指导剂量的选择

单选题男,65岁,患慢性充血性心衰和骨质疏松症,长期口服地高辛片剂和钙片,因眩晕、头痛伴心律失常入院,血清地高辛浓度为1.8ng/ml由上述结果提示患者的发病原因是()A高钙血症时,心肌对地高辛的敏感性降低,在治疗浓度范围内药效降低B高钙血症时,心肌对地高辛的敏感性提高,在治疗浓度范围内发生中毒反应C低钾血症时,心肌对地高辛的敏感性降低,在治疗浓度范围内药效降低D高钾血症时,心肌对地高辛的敏感性降低,在治疗浓度范围内药效降低E地高辛与钙剂作用拮抗

单选题患者,男性,58岁。高血压病史10年,反复呼吸困难2年,加重3个月收入院,诊断为“心力衰竭”,既往还有胃溃疡病史4年,慢性本次药物治疗选用氢氯噻嗪.卡托普利.地高辛和氯化钾.法莫替丁关于本例中的地高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需要监测电解质紊乱,防止中毒B需要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C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D可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E可以改善患者存活率和预后

多选题患者女性,40岁,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短阵室速,使用呋塞米、螺内酯、培哚普利、比索洛尔、地高辛治疗,治疗期间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针对新发生的心律失常该患者的药学监护重点有()。A监测心电图B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C监测出入量D监测血钾水平E监测血压

单选题地高辛的治疗浓度范围接近潜在中毒浓度,需要监测药物浓度。其中毒浓度范围为()A2.0ng/mlB2.2ng/mlC2.4ng/mlD2.6ng/mlE2.8n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