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女性,原发不育,月经量减少1年,诊断性刮宫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子宫稍小,活动欠佳,双侧可触及腊肠样不规则包块,质硬。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内膜异位症B.慢性盆腔炎C.卵巢肿瘤D.输卵管结核E.月经失调

25岁女性,原发不育,月经量减少1年,诊断性刮宫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子宫稍小,活动欠佳,双侧可触及腊肠样不规则包块,质硬。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子宫内膜异位症
B.慢性盆腔炎
C.卵巢肿瘤
D.输卵管结核
E.月经失调


参考解析

解析:生育年龄,原发不育,月经减少,检査子宫活动欠佳,双侧可触及腊肠样不规则包块、质硬,首先考虑输卵管结核之可能。诊断性刮宫未发现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体征是子宫后方有不规则触痛结节,而且有痛经病史;原发不孕者很少患慢性附件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常有闭经,盆腔检查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本病史未提及月经不规则。

相关考题:

女,29岁,结婚5年未孕,经量减少2年,伴下腹坠胀,既往肺结核史,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屈,活动受限,形状不规则。双附件区可触及形状不规则包块,质硬,表面不平,下列哪项无助于诊断A、腹部X线摄片B、诊断性刮宫C、宫腔分泌物结核菌素培养D、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E、基础体温测定

患者,女性,42岁。因月经量多近2年就诊。妇科检查:阴道内见一球形包块,3cm×4cm大小,包块质硬,触及有蒂与子宫下段相连。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肌壁间肌瘤B、黏膜下肌瘤C、浆膜下肌瘤D、子宫颈息肉E、子宫颈癌

原发不育,月经稀少.检查子宫略小不活动,双附件区触到不规则串珠样结节。可能的诊断为( )

患者,28岁。原发不育,月经减少4个月,诊断性刮宫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子宫稍小,活动欠佳,双侧可触及不规则包块,质硬。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内膜异位症B、慢性盆腔炎C、卵巢肿瘤D、输卵管结核E、月经失调

女,30岁。结婚5年未孕,经量减少2年,伴下腹坠胀。既往肺结核史。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屈.活动受限,形状不规则,双附件区可触及形状不规则包块,质硬,表面不平。下列有助于诊断的是A、诊断性刮宫B、腹部X线摄片C、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D、宫腔分泌物结核菌培养E、基础体温测定

52岁女性,因月经不规则2年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功血”,给予人工周期治疗,效果欠佳。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光滑,子宫稍大,略软,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下述诊疗措施哪项最恰当A.口服避孕Ⅰ号B.应用甲睾酮C.应用孕酮D.分段刮宫E.阴道镜检查

52岁女性,因月经不规则2年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功血”,给予人工周期治疗,效果欠佳。妇科检查:外阴阴道(一),宫颈光滑,子宫稍大,略软,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下述诊疗措施哪项最恰当( )

28岁,原发不育,月经减少4个月,诊断性刮宫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子宫稍小,活动欠佳,双侧可触及不规则包块、质硬。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内膜异位症B.慢性盆腔炎C.卵巢肿瘤D.输卵管结核E.月经失调

25岁女性,原发不育,月经量减少1年,诊断性刮宫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子宫稍小,活动欠佳,双侧可触及腊肠样不规则包块、质硬。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内膜异位症B.慢性盆腔炎C.卵巢肿瘤D.输卵管结核E.月经失调

女性,32岁,结婚6年未孕,经量减少2年,伴下腹坠胀。既往肺结核史。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屈,活动受限,形状不规则,双附件区可触及形状不规则包块,质硬,表面不平,下列检查无助于诊断的是A.诊断性刮宫B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C基础体温测定D.腹部X线摄片E官腔分泌物结核菌培养

患者女性,28岁,结婚4年来从未怀孕,近2年经量减少,伴下腹坠胀,既往有肺结核史,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屈位,活动受限,形状不规则。双附件区可触及形状不规则、质硬、表面不平的包块,下列哪项对诊断帮助不大A、诊断性刮宫B、盆腔X线摄片C、基础体温测定D、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E、宫腔分泌物结核菌素培养

28岁女性,原发不育,月经量减少半年,诊断性刮宫未见异常。检查子宫略小,活动欠佳,双侧可触及不规则结节状硬性包块。最可能的诊断是A.月经失调B.子宫内膜异位症C.输卵管结核D.慢性盆腔炎E.卵巢肿瘤

32岁女性,婚后3年未育,月经规律,量较多,经期腹痛一天。妇检: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活动欠佳,宫骶韧带增粗触痛(+),双附件未触及明显包块。最有效的确诊方法是A.宫腔镜检查B.阴道彩超C.腹腔镜检查D.血CA125测定E.诊断性刮宫

28岁,原发不育,月经减少4月,诊断性刮宫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査子宫稍小,活动欠佳,双侧可触及不规则包块、质硬。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子宮内膜异位症B.慢性盆腔炎C.卵巢肿瘤D.输卵管结核E.月经失调

30岁妇女,停经45天,阴道不规则少量淋漓出血10余天。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为"蜕膜组织,未见绒毛"。妇科检查中最可能的发现是A.子宫稍大,质软,宫口闭合B.子宫稍大稍硬,不平感C.子宫稍大,质软,宫口松软D.子宫常大,附件区触及小囊性包块E.子宫常大,双附件正常

28岁女性,原发不育,月经减少4个月,诊断性刮宫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子宫稍小,活动欠佳,双侧可触及不规则包块,质硬。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内膜异位症B.慢性盆腔炎C.月经失调D.卵巢肿瘤E.输卵管结核

张女士,36岁,月经周期规律,经量多,经期长达半年。妇科检查:子宫颈光滑,子宫如孕4个月大,质硬,表面可触及多个结节状突起,双侧附件无异常。本例最可能的诊断应为()。A、妊娠子宫B、子宫腺肌瘤C、盆腔炎D、畸形子宫E、子宫肌瘤

26岁,原发不育,月经减少4个月,诊断性刮宫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子宫稍小,活动欠佳,双侧可触及不规则包块、质硬。最可能的疾病是()A、月经失调B、慢性盆腔炎C、卵巢肿瘤D、输卵管结核E、子宫内膜异位症

30岁妇女,停经45天,阴道不规则少量淋漓出血10余天。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为"蜕膜组织,未见绒毛"。妇科检查中最可能的发现是()A、子宫稍大,质软,宫口闭合B、子宫稍大,质软,宫口松软C、子宫稍大稍硬,不平感D、子宫常大,附件区触及小囊性包块E、子宫常大,双附件正常

28岁女性,原发不育,月经减少4个月,诊断性刮宫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子言稍小,活动欠佳,双侧可触及不规则包块,质硬。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内膜异位症B、慢性盆腔炎C、卵巢肿瘤D、输卵管结核E、月经失调

单选题原发不育,月经稀少,检查子宫略小不活动,双附件区触到不规则串珠样结节。可能的诊断为(  )。ABCDE

单选题女,26岁。原发不育,月经减少4个月,诊断性刮宫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子宫稍小、活动欠佳,双侧可触及不规则包块、质硬。最可能的疾病是(  )。A月经失调B慢性盆腔炎C卵巢肿瘤D输卵管结核E子宫内膜异位症

单选题28岁女性,原发不育,月经减少4个月,诊断性刮宫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子宫稍小,活动欠佳,双侧可触及不规则包块,质硬。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内膜异位症B慢性盆腔炎C卵巢肿瘤D输卵管结核E月经失调

配伍题原发不育,月经稀少,检查子宫略小不活动,双附件区触到不规则串珠样结节。可能的诊断为()。|常规体检发现子宫正常大小前位,活动好,一侧附件区可触及5~6cm直径囊实性包块,表面光滑,可活动,无压痛。可能的诊断为()。A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B盆腔结核C卵巢恶性肿瘤D卵巢畸胎瘤E慢性盆腔炎

单选题女,30岁,结婚5年未孕,经量减少2年,伴下腹坠胀,既往肺结核史,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屈,活动受限,形状不规则。双附件区可触及形状不规则包块,质硬,表面不平,下列哪项无助于诊断()A诊断性刮宫B腹部X线摄片C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D宫腔分泌物结核菌素培养E基础体温测定

单选题患者症见原发不育,月经稀少,检查子宫略小不活动,双附件区触到不规则串珠样结节。诊断可能为(  )。ABCDE

单选题28岁女性,原发不育,月经减少4个月,诊断性刮宫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子言稍小,活动欠佳,双侧可触及不规则包块,质硬。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内膜异位症B慢性盆腔炎C卵巢肿瘤D输卵管结核E月经失调

单选题女,30岁。结婚5年未孕,经量减少2年,伴下腹坠胀。既往肺结核史。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屈.活动受限,形状不规则,双附件区可触及形状不规则包块,质硬,表面不平。下列有助于诊断的是()。A诊断性刮宫B腹部X线摄片C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D宫腔分泌物结核菌培养E基础体温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