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60岁。背部无痛性肿块5年,约鸽蛋大小,未见增大。查体:右肩胛下皮下一圆形肿块,直径约3.5 cm,与皮肤粘连,表面有黑头,质稍硬,无压痛,边界清。其最可能的诊断是A.皮脂囊肿B.畸胎瘤C.鳞状细胞癌D.脂肪瘤E.纤维瘤

男,60岁。背部无痛性肿块5年,约鸽蛋大小,未见增大。查体:右肩胛下皮下一圆形肿块,直径约3.5 cm,与皮肤粘连,表面有黑头,质稍硬,无压痛,边界清。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皮脂囊肿

B.畸胎瘤

C.鳞状细胞癌

D.脂肪瘤

E.纤维瘤


相关考题:

患者女,20岁。发现背部肿块1周,伴疼痛。查体:背部可见直径约3cm大小肿块,表面红肿,有压痛,触摸有波动感。应采取的处理方法是A.先抗感染,再手术切除B.口服消炎药物C.手术切除D.放射治疗E.切开引流

患者,女性,45岁,右侧颊黏膜一蓝黑色肿块1个月,查体:右颊部有一直径约1.5cm的蓝黑色圆形肿块.表面有破溃,右颌下淋巴结肿大。 该病应采取的主要治疗手段是A.手术治疗B.化学治疗C.免疫治疗D.放射治疗E.冷冻治疗

男,60岁。背部无痛性肿块5年,约鸽蛋大小,未见增大。查体:右肩胛下皮下一圆形肿块,直径约3.5cm,与皮肤粘连,表面有黑头,质稍硬,无压痛,边界清。其最可能的诊断是A、皮脂囊肿B、鳞状细胞癌C、纤维瘤D、脂肪瘤E、畸胎瘤

患者,男,30岁,颈前肿块7天,查体:颈软,甲状腺右叶中下级可触及一直径约2.5cm大小实性肿块,质硬,尚光滑,可随吞咽动作上下活动,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能明确肿物性质的检查是A、MRIB、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C、B超D、增强CTE、ECT

患者男,21岁。背部肿物1年,查体:肿块约2cm×2cm大小,位于皮肤浅层内,呈半球状隆起,肿块表面皮肤可见针头大黑色开口。考虑诊断为A、脂瘤B、肉瘤C、血瘤D、气瘤E、筋瘤

患者女,25岁。发现右背部包块2年。查体:右背部有一皮下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直径约3.0cm,质中,光滑,界限清楚,基底可推动,与皮肤粘连,中央部位可见有一粉刺样小黑点。诊断首先考虑A.脂肪瘤B.纤维瘤C.皮脂腺囊肿D.混合瘤E.淋巴瘤

男,60岁。背部无痛性肿块5年,约鸽蛋大小,未见增大。查体:右肩胛下皮下一圆形肿块,直径约3.5cm,与皮肤粘连,表面有黑头,质稍硬,无压痛,边界清。其最可能的诊断是A.皮脂嚢肿B.畸胎瘤C.鳞状细胞癌D.脂肪瘤E.纤维瘤

女性,25岁,因背部发现肿块前来就诊,查体肿块活动度好,大小约1.51cm×1cm,拟行局麻下肿块切除术。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是A.表面麻醉B.局部浸润麻醉C.区域阻滞麻醉D.神经干阻滞E.局部静脉麻醉

女性,26岁,右乳外上象限有一直径约2cm大小的圆形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移动,不疼。此肿块最可能是A、乳腺癌B、乳腺增生症C、乳腺纤维瘤D、乳腺纤维腺瘤E、乳腺炎症性肿块

某病人右侧面部有一圆形肿块,直径约3cm。其特征为与皮肤粘连紧密,但与皮下组织无粘连,而且皮肤表面有一黑点。该肿块为()。A、脂肪瘤B、粉瘤C、纤维瘤D、血管瘤E、腱鞘囊肿

患者,女,33岁。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手腕背部一个直径约1cm大小的圆形肿块。表面光滑皮色不变,肿块与皮肤不相连,局部温度正常。肿块基底郡固定,质地较硬,有轻压痛本病可能的诊断是()。A、纤维瘤B、脂肪瘤C、软骨瘤D、腱鞘囊肿E、骨疣

患者,女,33岁。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手腕背部一个直径约1cm大小的圆形肿块。表面光滑皮色不变,肿块与皮肤不相连,局部温度正常。肿块基底郡固定,质地较硬,有轻压痛对本病简单实用、不易复发的治疗方法()。A、囊内注入醋酸强地松龙0.5ml,然后加压包扎B、针刺C、手法挤压D、制动E、膏药外敷

患者,男,22岁,颈部单发性肿块渐增大2年。体检:甲状软骨右侧触及直径约3cm大小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太光滑,无明显触痛,能随吞咽上下移动,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右侧胸锁乳突肌扪及2个肿大的淋巴结。

患者,男性,30岁,2年前发现右腹股沟肿块,约3cm×3cm大小,站立或咳嗽时出现,平卧后消失。2年来肿块逐渐增大到10cm×5cm大小。肿块突出时感下腹坠胀、隐痛。查肿块坠入阴囊,回纳后压迫内环,不再出现。问:根据病史,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A、右腹股沟斜疝B、右腹股沟直疝C、右股疝D、切口疝E、白线疝

男,18岁。查体胸片发现左侧胸腔第6胸椎旁有直径约6cm圆形肿块影,可能的诊断是()A、畸胎类肿瘤B、胸腺瘤C、气管囊肿D、神经源性肿瘤E、淋巴源性肿瘤

患者男,53岁,左臀部皮下发现孤立性肿块3年,肿块直径约3.5cm。大体检查:肿瘤卵圆形,边界清楚,似有纤维性包膜,质硬,切面呈灰白色石灰样。关于该肿瘤的预后,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不复发B、局部复发率达50%C、转移率达40%D、低度恶性或中间型肿瘤E、病死率高

患者男,53岁,左臀部皮下发现孤立性肿块3年,肿块直径约3.5cm。大体检查:肿瘤卵圆形,边界清楚,似有纤维性包膜,质硬,切面呈灰白色石灰样。最不可能的诊断是()。A、软组织骨肉瘤B、神经鞘黏液瘤C、骨外黏液性软骨肉瘤D、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E、神经鞘瘤

患者,男性,60岁。后背部扪及肿块1年,增大伴疼痛半月。查体:肩胛区见一直径3cm肿块,红肿有压痛,有波动感,与表皮粘连。诊断考虑()A、疖肿B、交界痣恶变C、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D、脂肪瘤E、皮肤癌

单选题某病人右侧面部有一圆形肿块,直径约3cm。其特征为与皮肤粘连紧密,但与皮下组织无粘连,而且皮肤表面有一黑点。该肿块为(  )。A脂肪瘤B粉瘤C纤维瘤D血管瘤E腱鞘囊肿

配伍题女,24岁,背部皮下肿块2cm×1cm大小,边界清楚,质软无压痛,中央可见小黑点( )|男,7岁,右上肢前臂肿块约9cm×6cm大小,质软,呈青紫色,边界不甚清晰,可压缩( )|女,18岁,手背肿块,质硬,不活动,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 )|男,20岁,左前臂肿块,质硬,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稍可活动( )A海绵状血管瘤B脂肪瘤C皮脂囊肿D纤维瘤E腱鞘囊肿

单选题患者男,21岁。背部肿物1年,查体:肿块约2cm×2cm大小,位于皮肤浅层内,呈半球状隆起,肿块表面皮肤可见针头大黑色开口。考虑诊断为()A脂瘤B肉瘤C血瘤D气瘤E筋瘤

单选题患者,女,33岁。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手腕背部一个直径约1cm大小的圆形肿块。表面光滑皮色不变,肿块与皮肤不相连,局部温度正常。肿块基底郡固定,质地较硬,有轻压痛本病可能的诊断是()。A纤维瘤B脂肪瘤C软骨瘤D腱鞘囊肿E骨疣

单选题女性,25岁,因背部发现肿块前来就诊,查体肿块活动度好,大小约1.51cm×1cm,拟行局麻下肿块切除术。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是()A表面麻醉B局部浸润麻醉C区域阻滞麻醉D神经干阻滞E局部静脉麻醉

单选题患者女,40岁,因“右大腿皮下无痛性肿块4年”来诊。查体:右大腿可触及皮下直径约5cm的肿块,活动度尚可。组织病理学:真皮内较多的黏液成分,间质内可见较多的形态一致的梭形细胞浸润,纤细的血管及圆形细胞分化,细胞核染色深且呈多形性,并可见到脂肪母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A黏液样脂肪肉瘤B黏液纤维肉瘤C脂肪母细胞瘤D脂肪瘤E脂肪纤维瘤病

问答题病历摘要:男,63岁,右背部皮肤肿块伴畏寒、发热5天。患者于5天前感觉右背部疼痛不适,触及直径约3cm皮肤硬块,未予处理,逐渐增大,疼痛加重,伴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2天前家人发现肿块表面有小脓点,曾间断服用"消炎药",无明显效果。患糖尿病10余年,服药治疗,但已半年未就医检查,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T39℃,P84次/分,R20次/分,BP135/90mmHg。发育、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双肺叩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和反跳痛,未扪及包块。右背上方,肩胛骨内侧可见约6cm×5cm椭圆形皮肤隆起肿块,色暗红,表面有数个脓点,个别脓头破溃,有浅黄色脓液流出。右腋可及淋巴结数枚,最大者约2cm×1.5cm,轻度触痛。辅助检查:血白细胞21.0×109/L,中性粒细胞86%。

单选题患者,女,33岁。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手腕背部一个直径约1cm大小的圆形肿块。表面光滑皮色不变,肿块与皮肤不相连,局部温度正常。肿块基底郡固定,质地较硬,有轻压痛下列除哪一项外,都是古代对本病的称呼()。A腕筋结B腕筋瘤C筋瘤D筋聚E筋结

单选题患者,男性,60岁。后背部扪及肿块1年,增大伴疼痛半月。查体:肩胛区见一直径3cm肿块,红肿有压痛,有波动感,与表皮粘连。诊断考虑()。A疖肿B交界痣恶变C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D脂肪瘤E皮肤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