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病的环境因素有( )。A.核酸转化增加B.尿酸排出受到抑制C.尿酸重吸收增加D.高原缺氧E.大量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

痛风发病的环境因素有( )。

A.核酸转化增加

B.尿酸排出受到抑制

C.尿酸重吸收增加

D.高原缺氧

E.大量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


相关考题:

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使尿酸排出增加,减少尿酸沉积()。A.丙磺舒B.阿司匹林C.秋水仙碱D.别嘌醇E.塞来昔布

抗痛风药的作用机制包括( )A.抑制粒细胞浸润B.抑制尿酸生成C.促进尿酸排泄D.促进尿酸分解E.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原发性痛风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磷酸核糖焦磷酸酰基转移酶活性增高B.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加C.胰岛素抵抗D.尿酸排泄减少E.尿酸生成增多

原发性痛风的防治目的除外()。A.防止尿酸结石形成B.增加体重C.迅速终止急性关节炎的发作D.防止尿酸盐沉积E.防止肾功能损害

痛风患者血液中会显著增加的是()。 A.肌酸B.尿酸C.尿素D.肌酐E.组胺

痛风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尿酸排泄减少是原发痛风的主要原因,应用丙磺舒等促进尿酸排泄药物B.使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醇C.可使用碳酸氢钠片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出D.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E.使用呋塞米不利于尿酸排泄

与高尿酸血症有关的因素包括()。 A、肥胖的人易发生高尿酸血症和痛风B、高原地区因缺氧更易引起痛风性关节炎C、沿海地区比内地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D、血尿酸值与饮酒量有密切关系E、痛风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剂的用途是A.抗炎抗风湿B.抗溃疡C.抗痛风D.抑制尿酸生成E.促进尿酸排泄

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以下哪项错误( )A.近端肾小管重吸收98%的滤过尿酸B.近端肾小管又分泌大量的尿酸C.髓襻降支再次重吸收尿酸D.最终尿液排出的尿酸仅占滤过量的6%~10%E.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不至于引起血浆尿酸升高

关于痛风,说法正确的是A.原发性痛风患者中,尿酸排泄减少者不足10%B.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每日尿酸排出超过1000mg,可认为尿酸生成过多C.尿酸排泄障碍中,以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最为重要D.酶的缺陷是导致尿酸排泄减少的主要原因E.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都要发生痛风

女性,48岁,患痛风5年,24h尿酸排泄量47.5mmol/L(800mg/dL),口服别嘌醇,该药的作用是( )。A.预防痛风发作B.抑制尿酸生成C.减少尿酸排泄D.抑制尿酸生成+减少尿酸排泄E.减少尿酸析出

男性,40岁,患痛风10年,24小时尿酸排泄量3.9mmol/L(66mg/dl)口服丙磺舒,其作用是A.减少尿酸排泄B.抑制尿酸生成+减少尿酸排泄C.减少尿酸析出D.抑制尿酸生成E.增加尿酸排泄

痛风患者血液中异常升高的指标是A.尿酸B.核酸C.嘌呤D.尿素氮E.肌酐

男性,52岁,重度肥胖,患痛风6年余,现血尿酸高,24h尿尿酸低;尿pH 4.3,口服排尿酸药,除增加进水量外,饮食治疗还应做到( )。A.大量食用水果B.增加主食C.减少蛋白质D.多食用碱性食物E.减少脂肪

男性,40岁,患痛风10年,24h尿酸排泄量是3.9mmol/L(66mg/dL),现口服丙磺舒。该药的主要作用是( )。A.碱化尿液B.减少尿酸排泄C.减轻肾脏负担D.增加尿酸排泄E.抑制尿酸生成

抗痛风药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为A.抑制尿酸生成B.促使尿酸排泄C.促进尿酸分解D.抑制黄嘌呤氧化酶E.抑制粒细胞浸润,选择性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患者,女,60岁。凌晨突发脚痛,查体尿酸水平偏高,临床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医生处方秋水仙碱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碳酸氢钠治疗。秋水仙碱治疗作用的机制为A.抑制粒细胞浸润和白细胞趋化,减轻炎症症状B.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滞尿酸的生成C.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使尿酸排出增加D.促进尿酸分解,将尿酸转化为溶解性好的尿囊素E.抑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

有关肾脏对尿酸的排泄的说法错误的是A.近端肾小管重吸收98%的滤过尿酸B.近端肾小管分泌大量的尿酸C.髓袢降支再次重吸收尿酸D.最终尿液排出的尿酸仅占滤过量的6%~10%E.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不至于引起血浆尿酸升高

痛风患者发作间歇期应使用苯溴马隆或者丙磺舒,以阻止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属于苯溴马隆的作用机制是A.促进尿酸排泄B.抑制尿酸生成C.抑制粒细胞浸润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E.促进尿酸结晶分解

丙磺舒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B.抑制粒细胞浸润和白细胞趋化C.促进尿酸分解,将尿酸转化为尿囊素D.防止尿酸形成结晶并沉积在关节及其他组织内E.抑制磷脂酶A,减少单核细胞和中性白细胞释放前列腺素和白三烯

原发性痛风的防治目的不包括A.增加体重B.防止尿酸盐沉积C.防止肾功能损害D.防止尿酸结石形成E.迅速终止急性关节炎的发作

关于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持续时间无关B.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是同一种疾病C.随年龄增长出现痛风的比率增加D.痛风的症状与高尿酸血症水平无关E.痛风多发生在女性

抗痛风药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为A.抑制尿酸生成B.促使尿酸排泄C.促进尿酸分解D.抑制黄嘌呤氧化酶E.缓解痛风炎症作用

A.别嘌醇B.非布索坦C.苯溴马隆D.丙磺舒E.秋水仙碱抑制尿酸盐在近曲小管的主动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而降低血中尿酸盐的浓度,与水杨酸盐和阿司匹林同用时,可抑制本品的排尿酸作用的药物是

抗痛风药的作用机制包括A.抑制粒细胞浸润B.抑制尿酸生成C.促进尿酸排泄D.促进尿酸进入细胞E.减少尿酸吸收

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是()。A、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B、抑制环氧化酶活性C、抑制局部组织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释放炎症因子D、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的生成E、减少尿酸盐结晶的形成

单选题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是()。A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B抑制环氧化酶活性C抑制局部组织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释放炎症因子D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的生成E减少尿酸盐结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