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流传的一首小令中写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小令中的“开河”指的是( )。A.淮河泛滥B.海河决堤C.开凿运河D.整治黄河

元朝末年流传的一首小令中写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小令中的“开河”指的是( )。


A.淮河泛滥
B.海河决堤
C.开凿运河
D.整治黄河

参考解析

解析:知识点:对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醉太平》小令内容的理解,小令指出元未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就是“开河变钞”。1344年黄河泛滥,河水和泥沙灌入运河,威胁元朝经济命脉。1351年5月,元朝政府开始征发大量人力兴修新河道,解决黄河泛滥问题。修河民工完工后领到的是不断贬值的元宝钞,激化阶级矛盾,最终导致元末农民大起义。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

相关考题: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 )A.小令B.杂剧C.慢词D.大令

元朝末年流侍的一首小今中写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小令中的“开河”指的是()。A.淮河泛滥B.海河决堤C.开凿运河D.整治黄河

词以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其中,字数在90字以内的为小令。(  )

散曲最基本的形式有(),两支小令结合起来叫(),它是由同一宫调里经常连唱的两支小令组成。而由同一宫调中两首以上小令组合起来,押同一韵脚,一般又都有尾声者,称为(),又叫散曲。或将其与小令相对而称为()。

通常情况下,按字数来分,词大致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等几类,那么,五十九字的词属于:()A、小令B、中调C、大调D、长调

下列关于对宋词的分类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B、小令是58字C、中调是59至90字范围内D、长调是91字及以上

散曲包括小令和用小令连结起来的()。A、套数B、长调C、中调D、杂曲

什么是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是一首先虚后实的怀人之作。

元朝速亡的主要原因不是:()A、皇位争夺B、民族矛盾激化C、开河、变钞“官逼民反”D、儒学地位低下

散曲中的“小令”又名“叶儿”。

慢词、长调、中调、小令

睢景臣的《高祖还乡》是一首()A、词B、杂剧C、散套D、小令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是一首()。A、套曲B、杂剧C、慢词D、小令

《木兰花慢》是一首()。A、小令B、乐府诗C、长调D、中调

一般讲,黄河凌汛开河的方式有两种,文开河和()。A、武开河B、花开河C、半文半武D、半开河

按清代毛先舒的对词的分类标准,小令、中调、长调的字数要求是()A、小令(58)B、中调(59—90)C、长调(91以上)D、长调(105以上)

单选题《木兰花慢》是一首()。A小令B乐府诗C长调D中调

名词解释题慢词、长调、中调、小令

单选题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是一首()。A套曲B杂剧C慢词D小令

多选题按清代毛先舒的对词的分类标准,小令、中调、长调的字数要求是()A小令(58)B中调(59—90)C长调(91以上)D长调(105以上)

判断题《如梦令》是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时所作的一首小令。A对B错

填空题散曲最基本的形式有(),两支小令结合起来叫(),它是由同一宫调里经常连唱的两支小令组成。而由同一宫调中两首以上小令组合起来,押同一韵脚,一般又都有尾声者,称为(),又叫散曲。或将其与小令相对而称为()。

问答题什么是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

单选题元朝速亡的主要原因不是:()A皇位争夺B民族矛盾激化C开河、变钞“官逼民反”D儒学地位低下

单选题睢景臣的《高祖还乡》是一首()A词B杂剧C散套D小令

单选题散曲包括小令和用小令连结起来的()。A套数B长调C中调D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