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如图,杆ED的点H由水平绳拉住,其上的销钉C置于杆AB的光滑直槽中,各杆重均不计。已知Fp=10KN。销钉C处约束力的作用线与轴正向所成的夹角为(  )。A、0B、90°C、60°D、150°

机构如图,杆ED的点H由水平绳拉住,其上的销钉C置于杆AB的光滑直槽中,各杆重均不计。已知Fp=10KN。销钉C处约束力的作用线与轴正向所成的夹角为(  )。


A、0
B、90°
C、60°
D、150°

参考解析

解析:分析AB杆,由于销钉C置于杆AB的光滑直槽中,所以C处作用力垂直于直槽,对A处取矩,易得AB杆受力图如题47解图,C处作用力与约束力方向相反,故ED杆中C处约束力作用线与X轴正向所成夹角为150°。

相关考题:

图示一起重机,A、B、C处均为光滑铰链,水平梁AB的重量P=4kN,荷载F=10kN,有关尺寸如图所示,BC杆自重不计。试求杆BC所受的拉力和铰链A给杆AB的约束力。

均质细杆AB重力为W,A端置于光滑水平面上,B端用绳悬挂如图所示。当绳断后杆在倒地的过程中,质心C的运动轨迹为:A.圆弧线B.曲线C.铅垂直线D.抛物线

质量为m,长为2l的均质杆初始位于水平位置, 如图所示。A端脱落后,杆绕轴B转动,当杆转到铅垂位置时,AB 杆B处的约束力大小为:

已知杆AB和杆CD的自重不计,且在C处光滑接触,若作用在杆AB上力偶矩为M1,若欲使系统保持平衡,作用在CD杆上力偶矩M2的,转向如图所示,则其矩值为:

杆AB的A端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与水平面夹角为 30°,杆重为P,如图所示,B处有摩擦,则杆AB平衡时,B处的摩擦力与x方向的夹角为(  )。A、90°B、30°C、60°D、45°

如图7所示各种情况下,力F的作用点为C,力F与水平线的夹角都相等,各杆重量不计。设AC和BC的水平距离都相等,试指出哪些情况A处约束力相同。( ) A (a)与(d)相同B (a)与(b)相同C (b)与(d)相同D (e)与(f)相同

结构由直杆AC,DE和直角弯杆BCD所组成,自重不计,受载荷F与M=F·a作用。则A处约束力的作用线与x轴正向所成的夹角为(  )。A、 135°B、 90°C、 0°D、 45°

两直角刚杆AC、CB支承如图所示,在铰C处受力F作用,则 A、B两处约束力的作用线与x轴正向所成的夹角分别为:A. 0°;90°B. 90°;0°C. 45°;60°D. 45°;135°

如图所示,结构由AB、BC、CE三杆铰接而成,A处为固定端,杆重不计,铰C上作用一铅垂力P,则二力杆为(  )。A.AB、BC、CEB.BC、CEC.ABD.均不是二力杆

图示平面构架,不计各杆自重。已知:物块M重FP,悬挂如图示,不计小滑轮D的尺寸与质量,A、E、C均为光滑铰链,L1=1.5m,L2=2 m。则支座B的约束力为:A.FB=3Fp/4(→)B.FB=3Fp/4(←)C.FB=Fp(←)D.FB=0

图示构架由AC、BD、CE三杆组成, A、B、C、D处为铰接,E处光滑接触。已知:FP = 2kN, θ=45°,杆及轮重均不计,则E处约束力的方向与x轴正向所成的夹角为:A. 0°B. 45°C. 90°D. 225°

已知杆AB和杆CD的自重不计,且在C处光滑接触,若作用在杆AB上的力偶的矩为m1,则欲使系统保持平衡,作用在CD杆上的力偶矩m2,转向如图所示,其矩的大小为:

水平梁AB由铰A与杆BD支撑,在梁上O处用小轴安装滑轮。轮上跨过软绳,绳一端水平系与墙上,另端悬挂重W的物块,构件均不计重,铰A的约束力大小为:

均质细杆AB重力为W, A端置于光滑水平面上,B端用绳悬挂如图4-56所示。 当绳断后杆在倒地的过程中,质心C的运动轨迹为( )。A.圆弧线 B.曲线 C.铅垂直线 D.抛物线

质量为m,长为2l的均质细杆初始位于水平位置,如图4-68所示。A端脱落后, 杆绕轴B转动,当杆转到铅垂位置时,AB杆B处的约束力大小为( )。

已知杆AB和杆CD的自重不计,且在C处光滑接触,若作用在杆上的力偶的矩为m1,则欲使系统保持平衡,作用在CD杆上的力偶矩m2,转向如图4-14所示,其矩的大小为( )。

两直角刚杆AC、CB支承如图4-5所示,在铰C处受力F作用,则A、B两处约束力的作用线与x轴正向所成的夹角分别为( )。A. 0° , 90° B. 90°,0° C. 45° , 60° D. 45° , 135°

均质细杆AB重力为W,A端置于光滑水平面上,B端用绳悬挂如图4-56所示。当绳断后杆在倒地的过程中,质心C的运动轨迹为()。A、圆弧线B、曲线C、铅垂直线D、抛物线

单选题图4-1-6所示构架由AC、BD、CE三杆组成,A、B、D、C处为铰接,E处光滑接触。已知:Fp=2kN,θ=45°,杆及轮重均不计,则E处约束力的方向与x轴正向所成的夹角为(  )。[2013年真题]图4-1-6A0°B45°C90°D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