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课文摘录: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自《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对书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课文摘录: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自《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对书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参考解析

解析: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基础知识,理解新航路开辟原因和条件,认识“商业革命”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掌握葡萄牙、西班牙走在开辟新航路最前列的原因和航海家的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辩论赛等方式,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它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复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今世界的航海业相当发达,你们知道人们进行远洋航行都是为什么吗
学生们给出自己的回答。
教师:同学们列举的内容都不错。如果我说500多年前有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驾驶简易帆船,到一个传说的地方寻找黄金,不知大家信不信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开辟新航路”,来验证这个传说。(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开辟新航路”)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油画《西欧商人清点钱币》。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油画中的内容。帮老师分析一下这幅画要表达画家的意图。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予以阐述。
教师:大家观察得很细致。整幅画突出男女主人公,而二者又将目光聚集在桌面上的金币。画家想通过这幅画反映当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给人们造成普遍的一种心态——对金钱的崇拜。
教师:在这种心态下,西欧商人渴望通过与东方进行贸易获得财富。然而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陆路贸易,于是西欧商人将目光转向辽阔的海洋。所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寻金热;②奥斯曼土耳其影响东西方陆路商道。
教师:既然具备开辟新航路的意愿,当时的西欧又具备哪些条件呢 下面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结合教材内容和老师准备的PPT课件,请两组同学分别在组内研究一下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都有哪些
两组学生经过讨论选出代表发表组内的讨论意见,教师予以点评并形成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
1.主观条件:①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②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③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客观条件:①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②地理知识的拓展使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二)新航路的开辟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中的内容,五分钟后老师会随意请出四位同学来完成PFT表格中缺乏的内容。五分钟后,教师找出学习程度不同的四位同学填充表格内容。(完整的表格如下)




(三)走向联合的世界
1.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对地球科学的进步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2.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范围市场的形成意味着国际交换具有了普遍性。各个国家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和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相协调,形成普遍的世界交往。这样作为流通过程要素的狭义世界市场把各个国家联结为世界范围内统一的经济整体,这就是广义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是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这时的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
3.商业革命: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推动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进程。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三、巩固提升
教师:欧洲各国忙于探索新大陆的同时,我国在同一历史时期也在进行伟大的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试着比较这两大航海壮举的异同点。
(具体教学过程,异同点见下面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系统学习,我们知道了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四位航海家的航行历程及航路开辟对世界造成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当时欧洲国家对向外发展的渴望和积极探索,感受到四位杰出航海家的勇气与坚持。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人类近代文明的进程提供了重要动力。由此我们知道无论是国家还是民族都应保持对外开放的心态,不断吸取外来文明的积极成就发展自己。
设计意图:简要回顾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教师适当总结巩固理解与记忆。
五、布置作业
结合学习内容与其他材料,谈谈自己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形成不少于300字的小论文。
设计意图: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内容。

相关考题:

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下面是某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请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3个问题。(1)这是课堂教学的哪一个环节?(6分)(2)该教师使用了哪些教学手段,分别达到什么教学目的?(12分)(3)根据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2分)

下面是两位化学老师关于“二氧化硫”的教学设计片段。设计一?设计二?问题:?(1)说明两个教学设计片段的特点。(2)根据上述设计片段说说情境教学的好处,以及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选取素材。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10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中关于“保险丝的作用”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说明该演示实验“观察保险丝的作用”的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某物理单教科书关于“电与磁”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任务:(1)这个演示实验用了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动能定理的内容。 (2)完成该节课的教学片段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12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光”一章某节中用酒精灯、肥皂膜做薄膜干涉实验。?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薄膜干涉实验现象与原理。(12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如图7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自感现象的应用”一节介绍的日光灯电路图。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如图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节中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如何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光的衍射”一节中介绍的单缝衍射示意图。任务:设计教学片段,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的演示实验如下: 任务: (1)说明上述实验中“把铝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 图 10 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光现象” 一章中的演示实验。任务:(1) 该演示实验最适合哪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 (4 分)(2) 基于该演示实验, 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8 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l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全反射”一节中的演示实验。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全反射现象。

材料:下面是某思想政治老师关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的教学设计片段。问题:请运用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对本教学片段中问题设置的优缺点进行评析,并针对问题设置存在的缺陷提出修改建议。

请阅读下面材料内容,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1)拟写本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6分) (2)设计一个主题为“辩证看待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情境教学片段。(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呈现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Let’s learn材料①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请简述什么是课堂操练。(2)设计Presentation环节的教学活动,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3)设计 Practice环节的教学活动(不少于2个),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10分)(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10分)(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活泼性。(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巩固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

第2课色彩的和谐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呈现演示的原则有哪些?(2)请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3)请设计本节“句型课”的新知呈现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本文见本教材P142《孔乙己》(片段) 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请为本课文设计一段导入语。 3.请根据本文特色及你自己的理解,说明本文的教学方式。

教学设计题: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

问答题教学设计题: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

问答题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本文见本教材P142《孔乙己》(片段) 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请为本课文设计一段导入语。 3.请根据本文特色及你自己的理解,说明本文的教学方式。

问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材料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问题:(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本教材片段的教学目标。(8分)(2)请简述本教材片段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4分)(3)请设计本教材片段的提纲式板书。(4分)

问答题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