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参考解析
解析:【知识点】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答案】C。
【解析】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反映出中国在挽回主权,故A项错误;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B项错误;中国在不断挽回主权,外交上逐渐自强,故C项正确:此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故D项错误。
【答案】C。
【解析】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反映出中国在挽回主权,故A项错误;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B项错误;中国在不断挽回主权,外交上逐渐自强,故C项正确:此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故D项错误。
相关考题:
19世纪中叶,美、英、法等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署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按时间顺序它们是()①《中美望厦条约》②《黄埔条约》③《天津条约》④《北京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
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以保护在华侨民“利益”为借口,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A、天津B、上海C、青岛D、南京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外来列强压迫
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0月,中美英苏在莫斯科发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 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②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③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苏平起平坐的大国 ④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l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国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单选题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以保护在华侨民“利益”为借口,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单选题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