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16-120题。 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 从输出地看,2009年东部地区农民工10017万人,同比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43.6%;中部地区农民工7146万人,同比增长0.9%,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31.1%;西部地区农民工5815万人,同比增长1.2%,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25.3%。 从输入地看,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比上年减少888万人,下降8.9%,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62.5%,比上年降低8.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477万人,比上年增加618万人,增长33.2%,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17%,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940万人,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增长35.8%,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20.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从性别看,男性外出农民工占65.1%,女性占34.9%。从年龄看,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其中,16-25岁占41.6%,26-30岁占20%,31-40岁占22.3%,41-50岁占11.9%,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4.2%,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外出农民工占56%,未婚的占41.5%,其他占2.5%。 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占23.5%。分年龄组看,低年龄组中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30岁以下各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26%以上,其中,21-25岁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31.1%。 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长5.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2.1%;600-800元的占5.2%;800-1200元的占31.5%,1200-1600元的占33.9%;1600-2400元的占19.7%;2400元以上的农民工占7.6%。 与上年相比,2009年以下四项的增长率最低的是: A.“农民工总量” B.“外出农民工” C.“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D.“举家外出农民工”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16-120题。
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
从输出地看,2009年东部地区农民工10017万人,同比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43.6%;中部地区农民工7146万人,同比增长0.9%,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31.1%;西部地区农民工5815万人,同比增长1.2%,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25.3%。
从输入地看,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比上年减少888万人,下降8.9%,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62.5%,比上年降低8.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477万人,比上年增加618万人,增长33.2%,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17%,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940万人,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增长35.8%,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20.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从性别看,男性外出农民工占65.1%,女性占34.9%。从年龄看,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其中,16-25岁占41.6%,26-30岁占20%,31-40岁占22.3%,41-50岁占11.9%,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4.2%,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外出农民工占56%,未婚的占41.5%,其他占2.5%。
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占23.5%。分年龄组看,低年龄组中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30岁以下各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26%以上,其中,21-25岁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31.1%。
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长5.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2.1%;600-800元的占5.2%;800-1200元的占31.5%,1200-1600元的占33.9%;1600-2400元的占19.7%;2400元以上的农民工占7.6%。
与上年相比,2009年以下四项的增长率最低的是:
A.“农民工总量” B.“外出农民工”
C.“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D.“举家外出农民工”


参考解析

解析:【答案】A

相关考题:

根据下列条件,回答 81~85 题:国外某银行向其客户发放贷款,贷款金额为5000万元,利率为10%,期限为1年,贷款发放为贴现率法。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第 81 题 该客户实际得到的资金为( )万元。A.4500B.4600C.4800D.5000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某省辖市一建筑工程公司自2009年至2010年间3次迟报统计资料,2010年底,市统计局对该建筑工程公司作出统计行政处罚。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建筑工程公司的统计违法行为是( )。A.报送不完整的统计资料B.迟报统计资料C.拒报统计资料D.瞒报统计资料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116~120 题。第 116 题 2007年.该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96~98 题第 96 题 皮内注射的疫苗是( )。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 109~112 题。第 109 题A.0.056B.0.057C.0.058 T--TD.0.059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116~120 题。第 116 题 2007年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了( )。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111~115 题。第 111 题 根据资料,2006年黑龙江省平均每个大中型企业约有从业人员多少人?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106~110 题。第 106 题 2006年沃尔玛公司的营业额为:

116-120第116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TS}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111~115 题。第 111 题 2007年,我国的汽车出口同比增长( )。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81~85 题第 81 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111~115 题第 111 题 根据上述业务(1),计算A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为( )。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第 80~85 题。已知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及产量资料,如表6—1所示。第 80 题 计算单位成本综合指数选用的同度量因素为( )。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第9~12题。已知某种产品产量2006年-2009年资料,如表5—5所示。根据上述时间数列选择下列动态分析指标中的正确答案。2007年~2009年的平均产量为( )。

根据下列选项,回答 117~118 题:第 117 题 配对设计资料的μ检验,其检验假设为( )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81~85 题表4-2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循环波动测定指标:第 81 题 该厂2000-2009年工业产值指数波动的峰值为( )。

根据以下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某商店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和价格资料如下表:根据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为( )。A.118.56%B.103.33%C.125.00%D.112.50%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请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产量属于( )。A.分类变量B.顺序变量C.定量变量D.数值型变量

根据资料,回答 144~150 题:第 144 题 尿糖试验的灵敏度为 ( )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144~143 题:某地区进行的吸烟与某种疾病关系的大量研究资料如第 144 题 根据该资料,比较吸烟和不吸烟与该病关系的相对危险性为( )

根据以下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某商场三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给资料可计算得到(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B.个体指数C.质量指标综合指数D.总指数

根据下列资料,完成116-120题。 六省从业人数比例最悬殊的生产性服务业是(  )。A.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B.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产业C.金融保险业D.房地产业

资料分析 一根据下列资料,回答86-90题:2014年,移动电话用户数比2008年增长约( )A. 58%B. 68%C. 78%D. 88%

资料分析 一根据下列资料,回答86-90题:2014年,移动电话用户数约是固定电话用户数的( )倍。A. 2B. 3C. 4D. 5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6-120题。 与2004年相比,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约增加了:A.149.3%B.249.3%C.40.1%D.148.4%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73-75题 根据下列国内生产总值表(单位:亿元)回答以下三题。73生产总值Y的金额为(  )亿元。A.25.2B.24.8C.33.0D.19.2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73-75题 根据下列国内生产总值表(单位:亿元)回答以下三题。75社会总投资,的金额为(  )亿元。A.26B.34C.12D.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