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与民主德国正式缔结两国关系条约,民主德国才开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A.苏联B.联邦德国C.美国D.波兰

1955年9月,()与民主德国正式缔结两国关系条约,民主德国才开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A.苏联

B.联邦德国

C.美国

D.波兰


相关考题: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调整了对外缔结双边投资条约的政策目标,后美国与()签订了第一个促进与保护投资协定。A.英国B.德国C.墨西哥D.巴拿马

德国社会民主党认为,民主化的目标是(),取消阶级特权。

1955-5-1苏联建立了包括民主德国和东欧国家在内的与北约直接相抗衡的另一个欧洲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是在()年10月。A.1991B.1989C.1988D.1990

1879年10月7日,德国与奥地利缔结了秘密的军事同盟条约。()年5月20日,意大利加入,形成了三国同盟条约。A.1880B.1881C.1883D.1882

试述1900年德国民主法典的基本特点。

德国《官员法》规定德国官员以实际行动捍卫联邦基本法所指的(),基本秩序。A、自由、和谐;B、民主、平等;C、法治、自由;D、自由、民主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是在()年10月。A、1988B、1989C、1990D、1991

德国正式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是在()。A、1946年B、1948年C、1949年D、1951年

1869年8月,德国无产阶级创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无产阶级政党()。A、德国工人党B、德国社会民主党C、德国绿党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苏维埃俄国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签署了()(条约名)后正式退出了一战。

1955年9月,()与民主德国正式缔结两国关系条约,民主德国才开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A、苏联B、联邦德国C、美国D、波兰

关于两德统一的三个阶段,说法不正确的是()。A、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至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举行自由选举B、1990年3月18日至1990年7月1日联盟条约生效,西德马克成为国家统一货币C、1990年7月1日联盟条约生效至1990年9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形成统一的德意志国家D、1990年10月3日至1990年12月1日联邦德国的产品受到民主德国产品的冲击

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前身是原东德的德国统一社会党。

德国很好的将民主问题与民族问题共同解决。

德国统一后,德国体制内政党中其主要影响力在东部的政党是()。A、社会民主党B、自由民主党C、绿党D、民主社会主义党

2月7日,由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社民党)达成联合组阁协议,并确定了部长职务分配。A、基民盟与社会盟B、民主盟与基社盟C、基民盟与基社盟D、民主盟与社会盟

1955年9月,与民主德国正式缔结两国关系条约,使民主德国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家是()A、苏联B、联邦德国C、美国D、波兰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调整了对外缔结双边投资条约的政策目标,后美国与()签订了第一个促进与保护投资协定。A、英国B、德国C、墨西哥D、巴拿马

填空题苏维埃俄国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签署了()(条约名)后正式退出了一战。

单选题2月7日,由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社民党)达成联合组阁协议,并确定了部长职务分配。A基民盟与社会盟B民主盟与基社盟C基民盟与基社盟D民主盟与社会盟

单选题1990年5月5日开始,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以及苏美英法四国的代表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四个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解散与此规定相关的一切机构。这一现象()A标志着东欧剧变的开始B是美苏争霸结束的表现C说明德国再次正式实现统一D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

单选题德国统一后,德国体制内政党中其主要影响力在东部的政党是()。A社会民主党B自由民主党C绿党D民主社会主义党

单选题1869年8月,德国无产阶级创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无产阶级政党()。A德国工人党B德国社会民主党C德国绿党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单选题1955年9月,与民主德国正式缔结两国关系条约,使民主德国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家是()A苏联B联邦德国C美国D波兰

单选题德国正式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是在()。A1946年B1948年C1949年D1951年

单选题关于两德统一的三个阶段,说法不正确的是()。A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至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举行自由选举B1990年3月18日至1990年7月1日联盟条约生效,西德马克成为国家统一货币C1990年7月1日联盟条约生效至1990年9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形成统一的德意志国家D1990年10月3日至1990年12月1日联邦德国的产品受到民主德国产品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