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制镇,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利,离省城80公里、县城50公里,邻市20公里。镇域现状人口2万,镇区人口1.5万,规划到2030年,镇域人口达3.5万,镇区人口2.3万。该镇有一个四级公路客运站(如图站址A),目前日输送旅客量500人,占地0.5公顷,位于老镇区中心位置,周围为商业用地,再外围是居住用地。公路穿过镇区,拟将现状客运站搬迁新建,理由是该公路客运站用地规模偏紧、秩序混乱、影响镇的形象。预测到2020年日发送旅客1000人左右。拟建新站如图站址B,规划仍为四级站,占地1.5公顷。【问题】:1.分析该公路客运站旅客主要客流方向。2.该公路客运站搬迁理由是否充分?3.拟建新站有什么问题?

某建制镇,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利,离省城80公里、县城50公里,邻市20公里。镇域现状人口2万,镇区人口1.5万,规划到2030年,镇域人口达3.5万,镇区人口2.3万。
该镇有一个四级公路客运站(如图站址A),目前日输送旅客量500人,占地0.5公顷,位于老镇区中心位置,周围为商业用地,再外围是居住用地。公路穿过镇区,拟将现状客运站搬迁新建,理由是该公路客运站用地规模偏紧、秩序混乱、影响镇的形象。预测到2020年日发送旅客1000人左右。拟建新站如图站址B,规划仍为四级站,占地1.5公顷。
【问题】:
1.分析该公路客运站旅客主要客流方向。
2.该公路客运站搬迁理由是否充分?
3.拟建新站有什么问题?


参考解析

解析:1.该汽车客运站旅客客流主要方向为邻市,原因为:
(1)镇离邻市距离最近,距县城50km,省城80 km,邻市20 km。
(2)镇与邻市交通最便利,镇与县城和省城主要为公路连接,而与邻市既有公路又有高速公路连接,且连接出入口方便。
(3)出行目的,去邻市最多。一般而言,去县城主要为政务性事情,去省城主要为外出务工就业,而去邻市主要为居民日常出行和就业,客流量最大。
2.客运站搬迁理由不充分,主要原因为:
(1)规划四级客运站,规划期末日发送1000旅客,用地规模0.5公顷仍能满足用地需求。
(2)站址位置好,对外交通与客流方向一致,且连接便利,对内邻近客源区,与城内交通联系方便,服务性好。
(3)秩序混乱、影响形象均可通过交通管理和建筑修新完成,原址修缮也符合国家禁止形象工程大拆大建,劳民伤财的原则。
3.拟建新址存在的问题:
(1)新站址位于西南,远离北向的主要客流方向,不合理。
(2)新站址在居住用地中选址,不合理。
(3)新站址远离城区客源密集区,服务性差。
(4)拟建新站占地1.5公顷,超过0.5公顷的用地需求,用地规模偏大。

相关考题:

我国小城镇区域差异性明显的特点表现在()等方面。 A.经济实力差异B.建制镇密度差异C.人口结构复杂D.小城镇数量增长差异

在县(市)域层面,应积极推进人口与经济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下列对小城镇的理解中,正确的观点是:() A、小城镇包括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建制镇和集镇B、小城镇包括小城市和建制镇C、小城镇只包括建制镇D、小城镇包括县城、县城外建制镇和集镇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成果不包括() A、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B、小城镇区位图C、镇域城镇体系图D、镇域土地利用规划图

某建制镇,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利,距市区80 公里、县城50 公里、临市20 公里。镇域现状人口2 万,镇区人口1.5 万。规划到2030 年,镇域人口达3.5 万人,镇区人口2.3 万人。  该镇有一个四级公路客运站(如图站址A),发送旅客500 人左右,占地0.5 公顷,位于老镇区中心,四周外围用地为商业用地,再外围是居住用地。公路方面,将现状公路客运站搬迁新建。理由是该公路客运站规模偏紧、秩序混乱、影响镇的形象。预测到2020 年发送旅客1000 人左右,拟建新站如图站址B,仍为四级站,占地1.5 公顷。图4 某镇区公路客运站选址示意图  【问题】  1.分析该公路客运站主要旅客流向。  2.该公路客运站搬迁新建理由是否充分?  3.拟建新站有什么主要问题?

开展特大镇功能设置试点,赋予镇区人口( )万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A.5B.10C.15D.20

镇用地规模计算需在( )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标准确定的人均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A.人口规模预测B.镇区人口C.人口统计D.镇域人口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包括( )。A.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B.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区规划C.镇域规划和县城区规划D.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区规划

镇规划编制的方法包括( )。A.镇的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B.镇区用地规划布局C.镇规划的现状调研和分析D.镇的性质的确定E.镇的人口规模预测

镇规划编制的方法是()A:镇的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B:镇区用地规划布局C:镇规划的现状调研和分析D:镇的性质的确定E:镇的人口规模预测

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总体规划包括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B.各类镇的规划应符合《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C.由镇人民政府确定应当制定村庄规划的区域D.镇区的规划人口规模依据上位规划

下列选项中,属于“县城关镇区”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的是( )。A.分析确定县城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县城人口规模B.划定规划区,确定县城建设用地的规模C.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提出镇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确定镇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D.划定镇域空间管制分区,确定空间管制要求E.确定镇区性质、职能及规模和规划区范围

镇的人口规模包括的两个方面内容为( )。A.规划期末镇域总人口和规划期末镇区人口B.规划前期镇域总人口和规划前期镇区人口C.规划期末镇域总人口和规划前期镇区人口D.规划前期镇域总人口和规划期末镇区人口

镇规划编制的方法包括()A:镇规划的现状调研和分析B:镇的性质的确定C:镇区建设用地标准D:镇的人口规模预测E:规划基础资料搜集

属于“县城关镇区”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的是()。A、分析确定县城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县城人口规模B、划定规划区,确定县城建设用地的规模C、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提出镇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确定镇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D、划定镇域空间管制分区,确定空间管制要求E、确定镇区性质、职能及规模和规划区范围

落实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域规划提出的要求,合理利用镇区土地和空间资源,指导镇区建设和详细规划的编制是()的任务。A、镇总体规划B、镇区总体规划C、镇规划D、镇(乡)域规划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镇区人口规模应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B、镇区人口规模应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C、镇域城镇化水平应与国家城镇化率目标一致D、镇区人口占镇域人口的比例应不低于该地区城镇化水平

对镇域规划主要内容,概括错误的是( )。A、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B、提出镇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确定镇域产业发展空问布局C、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划定镇域空间管制分区,确定空间管制要求D、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

下列不是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主要内容的是( )。A、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B、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C、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D、确定镇区性质、职能及规模,明确镇区建设用地标准与规划区范围

根据《镇规划标准》,计算镇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人口数应为()。A、镇区常住人口B、镇区户籍人口C、镇区非农人口D、镇域所有城镇建设用地内居住的人口

根据《镇规划标准》,镇区和村庄的规划规模可按人口数量划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四级,其中,大型镇区的人口规模为()人。A、100000B、50001~100000C、30001~50000D、10001~30000

单选题开展特大镇功能设置试点,赋予( )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A镇域人口15万B镇域人口10万C镇区人口15万D镇区人口10万

单选题根据《镇规划标准》,计算镇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人口数应为()。A镇区常住人口B镇区户籍人口C镇区非农人口D镇域所有城镇建设用地内居住的人口

单选题落实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域规划提出的要求,合理利用镇区土地和空间资源,指导镇区建设和详细规划的编制是()的任务。A镇总体规划B镇区总体规划C镇规划D镇(乡)域规划

单选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镇区人口规模应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B镇区人口规模应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C镇域城镇化水平应与国家城镇化率目标一致D镇区人口占镇域人口的比例应不低于该地区城镇化水平

单选题下列不是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主要内容的是( )。A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B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C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D确定镇区性质、职能及规模,明确镇区建设用地标准与规划区范围

单选题对镇域规划主要内容,概括错误的是( )。A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B提出镇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确定镇域产业发展空问布局C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划定镇域空间管制分区,确定空间管制要求D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