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代表式中的任意两个字母交换,代数式不变,则称这个代数式为完全对称式,如a+b+c就是完全对称式,下列三个代数式, ①(a-b)的平方, ②ab+bc+ca, ③a平方b+b平方c+c平方a,其中完全对称式的个数为()A、0B、1C、2D、3
若将代表式中的任意两个字母交换,代数式不变,则称这个代数式为完全对称式,如a+b+c就是完全对称式,下列三个代数式, ①(a-b)的平方, ②ab+bc+ca, ③a平方b+b平方c+c平方a,其中完全对称式的个数为()
- A、0
- B、1
- C、2
- D、3
相关考题:
若有代数式(其中e仅代表自然对数的底数,不是变量),则以下能够正确表示该代数式的C语言表达式是( )。A.sqrt(abs(n^x+e^x))B.sqrt(fabs(pow(n,x)+pow(x,e)))C.sqrt(fabs(pow(n,x)+exp(x)))D.sqrt(fabs(pow(x,n)+exp(x)))
若有代数式(其中P仅代表自然对数的底数,不是变量),则下列能够正确表示该代数式的C语言表达式是( )。A.sqrt(abs(n^x+e^x))B.sqrt(fabs(pow(n,x)+pow(x,e)))C.sqrt(fabs(pow(n,x)+exp(x)))D.sqrt(fabs(pow(x,n)+exp(x)))
若有代数式xxen(其中e仅代表自然对数的底数,不是变量),则以下能够正确代表该代数式的C语言表达式是(C)。 A.sqrt(abs(n^x+e^x)B.sqrt(fabs(pow(n,x)+pow(x,e)))C.sqrt(fabs(pow(n,x)+exp(x)))D.sqrt(fabs(pow(x,n)+exp(x)))
案例:阅读下列3个教师有关“代数式概念”的教学片断。教师甲的情境创设:教师乙的教学过程:复习上节内容后,教师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代数式的定义:“由运算符号、括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表达式称为代数式”,特别指出“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称为代数式”;然后判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接着通过“由文字题列代数式”及“说出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解释代数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练习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教师丙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学教材,但是教材并没有说“代数式”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接着教师大胆地提出开放式问题:“我们怎样用字母表示一个奇数?”当时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都在思考。 问题:(1)你认可教师甲的情境创设吗?说明理由。(6分)(2)你认可教师乙的教学过程吗?说明理由。(7分)(3)你认可教师丙的教学过程吗?说明理由。(7分)
案例:阅读下列3个教师有关“代数式概念”的教学片段。 教师甲的情境创设: “一隧道长Z米,一列火车长180米,如果该列火车穿过隧道所花的时间为t分钟.则列车的速度怎么表示 ”学生计算得出这类表达式称为代数式。 教师乙的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内容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代数式的定义:“由运算符号、括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 成的表达式称为代数式”,特别指出“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称为代数式”;然后判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接着通过“由文字题列代数式”及“说出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解释代数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练习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教师丙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学教材,但是教材并没有说“代数式”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接着教师大胆地 提出开放式问题:“我们怎样用字母表示一个奇数 ”当时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都在思考。 先有一位男生举手回答:“2a-1”。 “不对,若a=1.5呢 ”一位男生说。 沉默之后又有一位学生大声地说:“77,应该取整数!” 有些学生不大相信:“奇数77能用这个式子表示吗 ” 不久,许多学生算出来:“a取39”。 此时,教师趁势作了一个简单的点拔:“只要。取整数,2a-1一定是奇数,对吗 那么偶数呢 ”他并没有作更多的解说,点到为止,最后的课堂小结也很简单:“数和式有什么不同 ”“式中的字母有约束吗 ”“前面一节学过的式子很多都是代数式!……”从师生们自如的沟通来看,他们都已成竹在胸。 问题: (1)你认可教师甲的情境创设吗 说明理由。(6分) (2)你认可教师乙的教学过程吗 说明理由。(7分) (3)你认可教师丙的教学过程吗 说明理由。(7分)
单选题若将代表式中的任意两个字母交换,代数式不变,则称这个代数式为完全对称式,如a+b+c就是完全对称式,下列三个代数式, ①(a-b)的平方, ②ab+bc+ca, ③a平方b+b平方c+c平方a,其中完全对称式的个数为()A0B1C2D3
单选题以版面的垂直的均分线为轴线,左右两侧安排对称的稿件,稿件的长短和标题的大小完全或大体相同。这样的报纸版式是()。A穿插式B规则对称式C非规则对称式D垂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