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有“小宪法”之称。3月8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修正案草案共110条,内容涉及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各个方面,并写入“尊重和保障人权”,推动了有法可依的进行。据此,小华认为,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小钟认为,修改刑事诉讼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建立健全,实现了依法治国。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有“小宪法”之称。3月8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修正案草案共110条,内容涉及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各个方面,并写入“尊重和保障人权”,推动了有法可依的进行。 据此,小华认为,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小钟认为,修改刑事诉讼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建立健全,实现了依法治国。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相关考题:

法律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后,由大会主席团根据审议意见提出法律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以下关于法规草案的表决程序说法错误的是()A.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表决法规草案表决稿时,有修正案的,先审议、表决修正案B.主任会议可以决定将个别意见分歧较大的重要条款提请市大常委会全体会议单独表决C.单独表决的条款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后,主任会议应当决定将法规草案表决稿交付表决D.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表决法规草案表决稿及其修正案和有重大争议的条款,由市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2004年《宪法修正案》新增的哪项内容在2012年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写入了《刑事诉讼法》?()A.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D.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关于“宪法是静态的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动态的宪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有关刑事诉讼的程序性条款,构成各国宪法中关于人权保障条款的核心B: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措施的适用权限、条件、程序与辩护等规定,都直接体现了宪法关于公民人身、住宅、财产不受非法逮捕、搜查、扣押以及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等规定的精神C:刑事诉讼法规范和限制了国家权力,保障了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人权和自由D:宪法关于人权保障的条款,都要通过刑事诉讼法保证刑法的实施来实现

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肩负亿万人民重托的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盛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通过了《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等。上述材料体现了课本的哪些观点?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尊重和保障人权”被首次写入我国刑事诉讼法,这进一步证明()。A、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B、人民当家作主具有真实性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公民的权利得到充分实现

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的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等方面增加了有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的这一修改()。A、体现了人民民主、司法独立的要求B、构建了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法律体系C、立足于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保护D、体现了既惩治罪犯犯罪又保护了人权的法制精神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我国首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 ①为了更好地依法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②为了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 ③因为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当日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写入总则的是()A、尊重和保障人权B、从制度上遏制刑讯逼供C、加强死刑复核法律监督D、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权力

2012.3.8.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全国人大行使()。A、最高决定权B、最高监督权C、最高立法权D、最高任免权

十一届全国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这体现了()。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物质的保障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D、我国的人民民主有制度的保障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和其他法律文件。这是全国人大在行使()。A、立法权B、监督权C、决定权D、任免权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中国宪法确立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到了总则当中。这表明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具有()。A、制度保障B、法律保障C、物质保障D、政治保障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又决定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从“人权入宪”到“人权入法”()。 ①赋予了公民更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②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③坚持了以人为本、对人民负责 ④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A、刑事诉讼法B、民事诉讼法C、行政法D、婚姻法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2011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及草案说明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材料表明()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B、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C、人大审慎行使行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D、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0年2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即将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做准备。为此,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议程草案、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列席人员名单草案;审议国防动员法草案、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审议行政监察法修正案草案、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等。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哪些宪法规定的职权?

3月6日,()发布。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7日上午将举行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下午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7日全天举行小组会议,讨论宪法修正案草案。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案(草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0年2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即将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做准备。为此,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议程草案、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列席人员名单草案;审议国防动员法草案、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审议行政监察法修正案草案、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等。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优越性?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总则,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原则。这一修改() ①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③体现了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④遵循了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单选题2012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这是继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又一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一部重要的中国法律。这标志着()。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C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多选题关于“宪法是静态的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动态的宪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A有关刑事诉讼的程序性条款,构成各国宪法中关于人权保障条款的核心B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措施的适用权限、条件、程序与辩护等规定,都直接体现了宪法关于公民人身、住宅、财产不受非法逮捕、搜查、扣押以及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等规定的精神C刑事诉讼法规范和限制了国家权力,保障了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人权和自由D宪法关于人权保障的条款,都要通过刑事诉讼法保证刑法的实施来实现

单选题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A刑事诉讼法B民事诉讼法C行政法D婚姻法

单选题2011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的()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草案拟规定:对环境污染、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B《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C《宪法修正案》(草案)D《物权法修正案》(草案)

单选题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2011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及草案说明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材料表明()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B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C人大审慎行使行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D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问答题《宪法修正案》的诞生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问.全国人大代袁、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两会”一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修完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组长的中央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争下开展工作。宪法修改工作正式启动。随后,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广泛征求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先后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向十届垒国人大常委会提出。2003年12月22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开始举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意见,依照《宪法》第64条规定的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以中共中央《建议》为基础,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情况,拟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代拟稿和《宪法修正案》(草案)代拟稿,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2004年3月,《宪法修正案》(草案)摆上了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9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的案头。出席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在充分肯定修正案草案的同时,有些代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会为此举行了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听取审议情况汇报,并将《宪法修正案》(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团审议。2004年3月13日,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3月14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 出席会议的2 903名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郑重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结果显示:收回有效票2 890张,赞成2 863张,赞成票占有效票的99%,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修改后的新宪法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公布。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本案例,谈谈政策合法化的含义。

问答题《宪法修正案》的诞生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问.全国人大代袁、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两会”一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修完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组长的中央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争下开展工作。宪法修改工作正式启动。随后,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广泛征求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先后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向十届垒国人大常委会提出。2003年12月22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开始举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意见,依照《宪法》第64条规定的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以中共中央《建议》为基础,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情况,拟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代拟稿和《宪法修正案》(草案)代拟稿,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2004年3月,《宪法修正案》(草案)摆上了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9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的案头。出席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在充分肯定修正案草案的同时,有些代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会为此举行了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听取审议情况汇报,并将《宪法修正案》(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团审议。2004年3月13日,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3月14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 出席会议的2903名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郑重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结果显示:收回有效票2 890张,赞成2863张,赞成票占有效票的99%,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修改后的新宪法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公布。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结合本案例,谈谈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