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体外照射,放射源距离病人体外的距离为A、0-10cmB、15-40cmC、45-550cmD、60-150cmE、150cm以上

远距离体外照射,放射源距离病人体外的距离为

  • A、0-10cm
  • B、15-40cm
  • C、45-550cm
  • D、60-150cm
  • E、150cm以上

相关考题:

为预防放疗并发症,哪项措施可取( )。 查看材料A.避免放疗过量及正确放置放射源B.早期病例以体外照射为主,腔内照射为辅C.早期病例以腔内照射为主,体外照射为辅D.体外照射用后装治疗机E.晚期以腔内照射为主

()是将放射源密封后直接放入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天然腔内进行照射。 A、内分泌治疗B、近距离治疗C、内放疗D、体外放疗

远距离体外照射放射源距离患者体表的距离:()。A.0~10cmB.15~40cmC.45~55cmD.60~150cmE.150cm以上

源皮距是指( ) A、放射源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B、放射源到机架旋转轴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C、放射源沿照射野中心轴到肿瘤内所考虑点的距离D、放射源到加速器床表面的距离E、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近距离照射包括A、体外照射和腔内照射B、体外照射和组织间照射C、常规照射和三维适形照射D、根治照射和姑息照射E、腔内照射和组织间照射

体外远距离照射的特点是()。A、因为距离太远,治疗剂量很小B、肿瘤剂量受到皮肤和正常组织耐受量的限制C、使用的放射源的活度小于400GBqD、其放射线的能量大部分被肿瘤组织吸收E、靶区剂量分布远比内照射差

远距离治疗的放射源为()A、封闭的放射源B、开放的放射源C、封闭及开放的放射源D、镭源E、氡源

减小远距离治疗机照射野几何半影的方法是()A、提高放射源的强度B、提高放射源的比活度C、用高能量的放射源D、减小放射源的直径E、增加放射源的长度

远距离体外照射放射源距离患者体表的距离是()。A、0~10cmB、15~40cmC、45~55cmD、60~150cmE、150cm以上

远距离体外照射放射源距离患者体表的距离()A、0~10CmB、15~40CmC、45~55CmD、60~150CmE、150Cm以上

源瘤距的描述正确的是()。A、放射源中心到体表皮肤照射中心的距离B、放射源中心到体内肿瘤所参考点的距离C、放射源中心到机架旋转中心的距离D、放射源到限光筒准直器底面的距离E、体表照射中心到体内肿瘤所参考点的距离

体外照射与体内近距离照射比较,具有下述特点()A、治疗距离长,放射源强度低,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影响大,正常组织损伤大B、治疗距离长,放射源强度高,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影响大,正常组织损伤大C、治疗距离长,放射源强度高,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影响小,正常组织损伤大D、治疗距离长,放射源强度高,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影响大,正常组织损伤小E、治疗距离长,放射源强度高,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影响小,正常组织损伤小

源轴距的描述正确的是()。A、放射源中心到体表皮肤照射中心的距离B、放射源中心到体内肿瘤所参考点的距离C、放射源到机架旋转中心的距离D、放射源到限光筒准直器底面的距离E、体表照射中心到体内肿瘤所参考点的距离

人体外部的放射源对人体的造成的照射叫外照射。

单选题远距离治疗的放射源为()。A封闭的放射源B开放的放射源C封闭及开放的放射源D镭源E氡源

单选题减小远距离治疗机照射野几何半影的方法是()A提高放射源的强度B提高放射源的比活度C用高能量的放射源D减小放射源的直径E增加放射源的长度

单选题源皮距是指()。A放射源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B放射源到机架旋转轴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C放射源沿照射野中心轴到肿瘤内所考虑点的距离D放射源到加速器床表面的距离E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单选题体外远距离照射的特点是()。A因为距离太远,治疗剂量很小B肿瘤剂量受到皮肤和正常组织耐受量的限制C使用的放射源的活度小于400GBqD其放射线的能量大部分被肿瘤组织吸收E靶区剂量分布远比内照射差

单选题照度的第一定律可表述为()A点光源垂直照射面上的照度跟它到光远距离的成反比B点光源垂直照射面上的照度跟它到光远距离的平方成反比C点光源垂直照射面上的照度跟它到光远距离的平方成正比D点光源垂直照射面上的照度跟它到光远距离的成正比

单选题远距离体外照射放射源距离患者体表的距离()A0~10CmB15~40CmC45~55CmD60~150CmE150Cm以上

单选题远距离体外照射放射源距离患者体表的距离是()。A0~10cmB15~40cmC45~55cmD60~150cmE150c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