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A、0.5千米B、1.0千米C、1.5千米D、2.0千米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 A、0.5千米
  • B、1.0千米
  • C、1.5千米
  • D、2.0千米

相关考题:

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层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0.5nmile的天气现象,称为() A、雾B、毛毛雨C、霾D、轻雾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根据对能见度的影响以及颜色的差异等,气象学上将气溶胶分为轻雾、浓雾、霾和烟雾等。 ( )

谚语“冬季十雾九晴”意思是冬季大雾多出现在晴天,原因是( )。A.晴天时,大气中尘埃多,凝结核多,易成雾B.晴天时,大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多,易成雾C.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气温低,水汽易饱和而成雾D.晴天时,地面水汽蒸发强,易成雾

在气象部门,对于雾和霾都有严格的科学界定。雾是指在相对高的空气湿度情况下,在贴近地面的空气中形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的悬浮体。实际上,雾就是接近地面的云,是自然的天气现象,而霾则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细小颗粒物的结合体,也就是说,霾是由空气中大量的细颗粒物质引起的。由于雾和霾的直接效应使水平能见度下降,因此在实际区分时,通常把在湿度大于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现象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湿度在80%~90%则为雾霾的混合体。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雾和霾都是自然界的天气现象B.雾是自然现象,霾是人类活动频繁的产物C.雾和霾的区别只是湿度不同D.雾与霾是由细颗粒物引起的

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气温过低,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突然降温,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加大,水汽易凝结,晴好天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雾是一种低能见度天气现象,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并超过饱和状态产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霾也是一种低能见度天气现象。霾现象的本质就是气溶胶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污染。通常情况下,自然界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气溶胶,直径在10微米以下,肉眼不能分辨。因此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在特定的大气条件下(如微风、逆温等稳定大气状态下)。如果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过多的污染物质,使空气中的气溶胶不断在某一区域聚集致使其浓度过大,产生可见的光散射作用,人们就能感觉到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当其严重到一定程度,即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就形成霾。因此,霾的形成需要较为稳定的大气条件和较高的气溶胶浓度。从以上材料不能推出的是:A.雾和霾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现象,在本质上两者大体相似B.雾和霾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条件显著不同C.雾是液滴,霾是气溶胶,二者的物理状态不同D.霾离不开细微的悬浮颗粒,雾形成时空气中水汽起关键作用

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形成(  )效应。A.热岛B.阳伞C.挡板D.油膜

雾的定义是: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使能见度()。A、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B、为1到10千米的天气现象C、低于15千米的天气现象D、低于20千米的天气现象

近年来,每到秋冬季节雾霾就成为公众热议话题,雾和霾是有区别的,雾是指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形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这种说法正确吗?

雾的定义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含量大而使能见度()。A、小于一公里的天气现象B、为一到十公里的天气现象C、低于15公里的天气现象D、低于20公里的天气现象

大雾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悬浮在大气中,水平能见度小于()的天气现象。A、0.5kmB、1kmC、1.5kmD、2km

大雾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悬浮在大气中,水平能见度小于2km的天气现象。

雾和云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故雾降低至地面则称云,云升高离开地面即称雾。

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光电的现象。

雾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千米时的天气现象?A、1B、1.5C、2D、3

谚语“十雾九晴”意思是冬季大雾多出现在晴天,其原因是晴天时()A、地面水汽蒸发强易成雾B、大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多而成雾C、大气中尘埃多,凝结核多,易成雾D、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幅度大,水汽易饱和而成雾

谚语说“十雾九晴”的意思是冬季大雾多出现在晴天,其原因是()A、晴天时,大气中尘埃多,凝结核多,易成雾B、晴天时,大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多而成雾C、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D、晴天时、地面水汽蒸发强易成雾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11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全省大雾黄色预警。据此完成题。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2013年10月22日、23日,鹤岗市经历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大气能见度很低,对鹤岗市交通产生很大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例如有()A、雪B、霰雹C、雾淞D、雨淞

按照天气现象的定义,主导能见度1000米的现象为()。A、雾、吹雪、扬沙B、雾、沙暴、尘暴、冻雾C、雾、浮尘、霾D、雾、雾淞、沙尘暴

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为()时的天气现象。A、10千米以上B、1-10千米C、1千米以下

单选题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为()时的天气现象。A10千米以上B1-10千米C1千米以下

判断题雾和云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故雾降低至地面则称云,云升高离开地面即称雾。A对B错

判断题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光电的现象。A对B错

单选题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例如有()A雪B霰雹C雾淞D雨淞

单选题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层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0.5nmile的天气现象,称为()。A雾B毛毛雨C霾D轻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