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一般可用测深杆、测深( )、测深( )以及超声波回声测声仪来施测。
利用测深杆和测深锤测量水深的方法适用于( )。 A、水深较浅,流速较大 B、水深较浅,流速较小 C、水深较深,流速较大 D、水深较深,流速较小
大断面测量记载中,水下部分测量需要记录水位观测、垂线起点距及水深测量数据,()。A、计算垂线河底高程B、计算岸上起点距C、计算地形点高程D、河底某点高程
水深测量方法有测深杆测深,手投测深锤测深,测深铅测深,回声测深仪测深。()
大断面水下部分测量成果整理时,水位变化()cm时,各垂线位置的河底高程,应为每条垂线施测水深的时间所相应观测的水位值减去实测水深。A、>1B、≥2C、>5D、≥3
水深测量的方法有测深杆测深,手投测深锤测深,测深铅测深,回声测深仪测深。
采用垂线测量法测量水道断面时,需沿拟测断面布设若干条垂线,测出每条垂线的()和垂线间距。A、水深B、水位C、位置D、流速
用垂线测量法测算水道断面面积的操作步骤包括()。A、沿拟测量断面布设若干条垂线B、测出每条垂线的水深C、测垂线高程D、测记垂线间距E、测垂线水位
大断面水下部分测量成果整理时,当测深过程中水位变化()cm时,各垂线位置的河底高程,可用其同一岸的开始和终了的平均水位减去水深而得。A、<10B、≤5C、<15D、≤20
大断面水下部分资料整理、计算的目的是得到各垂线()。A、水深及起点距B、起点距及水面高程C、水深及河底高程D、起点距及河底高程
大断面测量记载中,()测量需要记录水位观测、垂线起点距及水深测量数据,计算垂线河底高程。A、水下和陆地部分B、岸上部分C、水下部分D、未测部分
超声波测深仪及其他自动测深仪器,在使用前应进行(),比测点宜分布于不同水深的垂线处。A、实验室检测B、测井比测C、室内比测D、现场比测
测深垂线处的河底高程()。A、用水准仪测量B、用水位减水深计算C、用超声波测量D、用水尺施测
水深测量时,测深杆一般适用于流速小于1米/秒且水深小于5米的测区;手持测深球一般适于流速小于1米/秒、水深小于()米的测区。A、15;B、20;C、25;D、30。
判断题水深测量方法有测深杆测深,手投测深锤测深,测深铅测深,回声测深仪测深。A对B错
单选题大断面测量记载中,水下部分测量需要记录水位观测、垂线起点距及水深测量数据,()。A计算垂线河底高程B计算岸上起点距C计算地形点高程D河底某点高程
单选题采用垂线测量法测量水道断面时,需沿拟测断面布设若干条垂线,测出每条垂线的()和垂线间距。A水深B水位C位置D流速
单选题在流量测验中,当某垂线两次水深测量的差别符合测深要求时,结果记载的垂线水深应使用()。A第一个数据B较小的一个数据C较大的一个数据D两次的平均值
单选题使用测深杆测量水深,对河底比较平整的断面,每条垂线的水深应连测两次。当两次测得的水深差值不超过较小水深值的()时,水深成果取两次水深读数的平均值。A1%B2%C3%D5%
单选题超声波测深仪及其他自动测深仪器,在使用前应进行(),比测点宜分布于不同水深的垂线处。A实验室检测B测井比测C室内比测D现场比测
多选题用垂线测量法测算水道断面面积的操作步骤包括()。A沿拟测量断面布设若干条垂线B测出每条垂线的水深C测垂线高程D测记垂线间距E测垂线水位
单选题测深垂线处的河底高程()。A用水准仪测量B用水位减水深计算C用超声波测量D用水尺施测
单选题大断面测量记载中,()测量需要记录水位观测、垂线起点距及水深测量数据,计算垂线河底高程。A水下和陆地部分B岸上部分C水下部分D未测部分
单选题在流量测验中,水边至第一条测深垂线间的平均水深的计算,不正确的是()。A斜坡岸边,水边的水深记为“0”,与第一条测深垂线的水深做算术平均B陡岸边,水边水深应实际测量,然后与第一条测深垂线的水深做算术平均C斜坡岸边,以第一条测深垂线水深的一半作为其平均水深D陡岸边,水边水深应实际测量,并以此水深作为其平均水深
单选题大断面水下部分测量成果整理时,水位变化()cm时,各垂线位置的河底高程,应为每条垂线施测水深的时间所相应观测的水位值减去实测水深。A>1B≥2C>5D≥3
单选题水深测量时,测深杆一般适用于流速小于1米/秒且水深小于5米的测区;手持测深球一般适于流速小于1米/秒、水深小于()米的测区。A15;B20;C25;D30。
单选题大断面水下部分资料整理、计算的目的是得到各垂线()。A水深及起点距B起点距及水面高程C水深及河底高程D起点距及河底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