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深成果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侧扫声呐测深、机载激光测深()等。A:水位改正B:底质探测C:单波束测深D:海底地貌测量E:多波束测深
大断面测量记载中,水下部分测量需要记录水位观测、垂线起点距及水深测量数据,()。A、计算垂线河底高程B、计算岸上起点距C、计算地形点高程D、河底某点高程
大断面水下测量时,测时水位与河底高程的高差为()。A、水深B、水的密度C、水的高程D、水面高差
抽水试验时,水位稳定的标准是:当水位降深超过5m时,抽水孔水位变化幅度不应大于();当水位降深不超过5m时,抽水孔水位变化幅度不超过()cm,观测孔水位变化要求小于()cm。
大断面水下部分测量成果整理时,水位变化()cm时,各垂线位置的河底高程,应为每条垂线施测水深的时间所相应观测的水位值减去实测水深。A、>1B、≥2C、>5D、≥3
大断面测量的范围应为水下部分的水道断面测量和岸上部分的水准测量,岸上部分应测至()以上0.5—1.0m。A、当年最高洪水位B、历年最高水位C、观测房D、河堤
大断面水下部分资料整理、计算的目的是得到各垂线()。A、水深及起点距B、起点距及水面高程C、水深及河底高程D、起点距及河底高程
在大断面测量过程中,使用铅鱼测深,悬索偏角超过()时应作偏角改正。A、10°B、2°C、5°D、8°
大断面测量记载中,()测量需要记录水位观测、垂线起点距及水深测量数据,计算垂线河底高程。A、水下和陆地部分B、岸上部分C、水下部分D、未测部分
大断面水下测量时,测时水位()水深即为水下地形点高程。A、除以B、乘以C、加上D、减去
大断面测量的范围应为水下部分的水道断面测量和岸上部分的水准测量。岸上部分应测至()以上0.5~1.0m。
水文大断面图是根据()测量成果,以各垂线的高程为纵坐标,起点距为横坐标绘制。A、地形点B、水下C、岸上D、岸上和水下
大断面水下测量时,测时水位减去水深即为()。A、河底高差B、河底高度C、地形点高程D、地形点高差
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实测流量的相应水位的适应条件是()等。A、测流过程中水位变化引起水道断面面积的变化,当平均水深大于1m时过水面积变幅不超过5%B、测流过程中水位变化引起水道断面面积的变化,当平均水深小于1m时过水面积变幅不超过10%C、没有冲淤变化的石质河床D、测流过程断面冲淤变化急剧,但水位相对稳定。
随水位级的不同,断面形状或流速横向分布有较明显变化的,可分高、中、低水位级分别布设()。A、测深垂线B、测速垂线C、测沙垂线D、测量垂线
单选题大断面测量记载中,水下部分测量需要记录水位观测、垂线起点距及水深测量数据,()。A计算垂线河底高程B计算岸上起点距C计算地形点高程D河底某点高程
填空题大断面测量的范围应为水下部分的水道断面测量和岸上部分的水准测量。岸上部分应测至()以上0.5~1.0m。
单选题大断面测量的范围应为水下部分的水道断面测量和岸上部分的水准测量,岸上部分应测至()以上0.5—1.0m。A当年最高洪水位B历年最高水位C观测房D河堤
单选题在大断面测量过程中,使用铅鱼测深,悬索偏角超过()时应作偏角改正。A10°B2°C5°D8°
单选题大断面水下测量时,测时水位等于水下地形点高程()水深。A除以B乘以C加上D减去
单选题大断面水下部分测量成果整理时,当测深过程中水位变化()cm时,各垂线位置的河底高程,可用其同一岸的开始和终了的平均水位减去水深而得。A<10B≤5C<15D≤20
单选题大断面水下测量时,测时水位减去水深即为()。A河底高差B河底高度C地形点高程D地形点高差
单选题大断面水下测量时,测时水位与河底高程的高差为()。A水深B水的密度C水的高程D水面高差
单选题大断面测量记载中,()测量需要记录水位观测、垂线起点距及水深测量数据,计算垂线河底高程。A水下和陆地部分B岸上部分C水下部分D未测部分
单选题大断面水下部分测量成果整理时,水位变化()cm时,各垂线位置的河底高程,应为每条垂线施测水深的时间所相应观测的水位值减去实测水深。A>1B≥2C>5D≥3
单选题水文大断面图是根据()测量成果,以各垂线的高程为纵坐标,起点距为横坐标绘制。A地形点B水下C岸上D岸上和水下
多选题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实测流量的相应水位的适应条件是()等。A测流过程中水位变化引起水道断面面积的变化,当平均水深大于1m时过水面积变幅不超过5%B测流过程中水位变化引起水道断面面积的变化,当平均水深小于1m时过水面积变幅不超过10%C没有冲淤变化的石质河床D测流过程断面冲淤变化急剧,但水位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