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炉内发生悬料的主要原因是()。A、冷却段衬板表面不光滑B、冷却段浇注后表面不光滑C、装入焦炭质量D、排焦试验时间过短

干熄炉内发生悬料的主要原因是()。

  • A、冷却段衬板表面不光滑
  • B、冷却段浇注后表面不光滑
  • C、装入焦炭质量
  • D、排焦试验时间过短

相关考题:

下列情况中,应立即停止干熄炉装焦的是()。A.循环气体中的可燃气体超标B.干熄炉内料位达到额定值C.排焦温度超限D.循环风机故障停机

干法熄焦焦炭质量提高的原因是焦炭缓慢的冷却及其机械稳定性的改善。

干熄炉上料位计设置在预存段上部,下料位计设置在冷却段中部。

计算题:某焦化厂140t/h干熄焦,实际运行时排焦量为120t/h,干熄炉预存段内径7.8米,预存段“零料位”为干熄炉炉口向下12米位置,干熄炉100%料位为干熄炉炉口向下4米位置,其设定的高料位为85%,低料位为15%,请问当干熄炉料位为70%时,提升机系统出现故障不能装焦,此时开始按40t/h排焦,能维持多长时间排至低料位?

正常生产时,焦炭在干熄炉内的冷却时间通常约为()小时。A、1B、2C、3D、4

计算题:某厂干熄焦每组有4台干熄炉,年修时,一台干熄炉停炉检修,三台干熄炉运转,假设焦炉开工率为235炉/日,每孔炭化室可装入干煤量为28.4t,成焦率为74.6%。计算每台干熄炉的平均排出量,若干熄炉的循环风量平均为10.5万m3/h,请问平均风料比为多少?

焦炉为间歇出焦,而干熄焦是连续排焦,主要是因为在干熄焦装置中设置有()。A、冷却室B、预存室C、连续排焦装置D、密闭的循环系统

干熄炉装入红焦后,循环气体中H2含量突然上升,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正常,基本上可以判断为()。A、火落不良B、水封槽漏水C、泄漏D、炉管泄漏

计算题:某125t/h处理量的干熄焦系统,干熄炉预存室有效容积420m3,冷却室有效容积420m3,冷却室总容积480m3,请问干熄炉总共能容纳多少吨焦炭?

排焦温度的均匀性,主要根据干熄炉冷却段()及()圆周方向温度的分布情况进行判断。

干熄焦系统主要由()等系统组成。A、循环气体系统B、汽水系统C、焦炭冷却系统D、除尘系统

计算题:干熄炉的下料位为-9.5米,下料位以上有焦炭25吨,为了达到下一批焦炉出焦前做一次低料位来消除斜道浮焦现象的目的,排焦到-12米,下一批焦炉共出焦12炉,每炉设为13.5吨,出炉时间为8分钟/炉,焦炉检修时间为1.5小时,干熄炉平均的直径为6.6米,焦炭的密度为450kg/m3,请计算平均多少排焦量才能达到目的?

冷却段同一截面,四等分点检测到的焦炭温度,长期不一致,且某点温度长期偏高可能的原因是()。A、回流烟气量过大B、焦炭下料不均匀C、循环烟气体在干熄炉内分布不均D、负压区泄漏

造成炉缸冻结的原因有()。A、连续崩料未能及时制止B、长期低料线未补加净焦C、称量误差,实际焦炭负荷过重D、大量冷却水漏进炉内E、炸瘤后补加的焦炭不足

熄焦时需将焦炭温度冷却到250℃以下,可采取的措施有()。A、循环气体量增加B、排焦量增加C、降低进入干熄炉循环气体温度D、减少排焦量

焦炭在干熄炉内的冷却时间仅取决于气流与焦炭的对流传热。

计算题:干熄炉生产操作中,假设接班料位为2米,当班焦炉白班计划出炉35炉,每炉焦炭约27.5t,若控制干熄炉交班料位2.5米,求设定排焦量为多少?(预存室内径约为8m,焦炭密度为500kg/m3)

干熄焦循环系统正压区是指风机出口至干熄炉冷却段。

计算题:某干熄炉的强制校正料位为85吨,现在干熄炉在库量为80吨,推焦间隔为10分钟,检修前还有18炉,检修时间为1小时,每炉焦炭重量为21.5吨,问现在排焦量应设定到多少合适?

干熄焦时需要将焦炭温度冷却到230℃以下,可采取的措施有()。A、循环气体量增加B、排焦量增加C、降低进入干熄炉循环气体温度D、减少排焦量

计算题:某班8:56~15:56的生产情况,得知干熄焦排焦量为105t/h,而目前干熄炉的气料比为1240m3/t,吨焦产汽率为0.56。请计算出在此时间段内,干熄焦的循环风量和蒸汽产量?

干熄炉装入红焦后,循环气体H2含量突然升高,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正常,基本上可以判断为()。A、空气导入量少B、炉管泄漏C、水封槽漏水

下列哪几种情况可能发生炉缸冻结:()A、连续崩料未能及时制止;B、冷却壁漏水进入炉内;C、长期低料线后未及时补加净焦;D、上料称量有误差,实际入炉焦炭负荷过轻。

冷却后的焦炭可以直接由熄焦车放到皮带上运走。

判断题干法熄焦焦炭质量提高的原因是焦炭缓慢的冷却及其机械稳定性的改善。A对B错

多选题干熄焦系统需将焦炭温度冷却到200℃以下,可采用的措施有()。A循环气体量增加B排焦量增加C降低进入干熄炉循环气体温度D减少排焦量

判断题冷却后的焦炭可以直接由熄焦车放到皮带上运走。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