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2岁,左上后牙龈反复起疱半年,疱破后出现疼痛,探针不能探入糜烂面边缘。可发现抗基底膜区抗体的方法是( )A.间接免疫荧光检查B.直接免疫荧光检查C.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D.脱落细胞培养E.组织病理学检查

患者,女,52岁,左上后牙龈反复起疱半年,疱破后出现疼痛,探针不能探入糜烂面边缘。可发现抗基底膜区抗体的方法是( )

A.间接免疫荧光检查

B.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C.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

D.脱落细胞培养

E.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关考题:

患者,女,52岁,因口腔黏膜反复起疱9个多月就诊,疱破后成溃疡,伴有疼痛。检查发现:口腔黏膜有多处鲜红糜烂面,红糜烂面边缘有疱壁残留,揭疱壁时可同时揭去周围正常黏膜。本治疗首选药物的起始量为( )A.120~140mg/dB.60~100mg/dC.40~60mg/dD.30~45mg/dE.10~30mg/d

患者,女性,52岁。因口腔黏膜反复起疱9个月余就诊,疱破后形成溃疡,伴有疼痛。检查:口腔黏膜有多处鲜红糜烂面,红糜烂面边缘有疱壁残留,探针可无痛性探入糜烂面边缘的下方。本病治疗首选药物的常用起始量为A.120~140mg/DB.60~100mg/DC.40~60mg/DD.30~50mgE.10~30mg

五十岁男性,口腔黏膜反复起疱1年多,伴疼痛。查体:软硬腭黏膜交界处可见一直径约8mm鲜红糜烂面,表面渗出较少,边缘可见残留水疱壁根据上述临床表现,最不可能的诊断是A、天疱疮B、瘢痕性类天疱疮C、大疱性类天疱疮D、多形性红斑E、黏膜血疱下列检查项目中,无助于鉴别诊断的是A、探针试验B、尼氏征C、局部组织病理检查D、揭疱壁试验E、内分泌检查经检查诊断为天疱疮,在糜烂面边缘处将探针轻轻置入黏膜下方,最可能发生A、探针不能探入疱损周围黏膜下B、探针可探入疱损周围黏膜下,但有剧烈疼痛C、探针可探入疱损周围黏膜下,无明显疼痛D、针可探入疱损周围黏膜下,形成新的水疱E、探针可探入疱损周围黏膜下,但会引起大量出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天疱疮,不正确的是A、起始及控制阶段强调量大从速B、减量与控制阶段强调渐减忌躁C、每次递减原量的20%为宜D、减量的间隔时间以1~2周为宜E、可联用免疫抑制剂,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量,减轻副作用

患者,女性,52岁,左上后牙龈反复起疱半年,疱破后出现疼痛,探针不能探入糜烂面边缘。可发现抗基底膜区抗体的方法是 A、间接免疫荧光检查B、直接免疫荧光检查C、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D、脱落细胞培养E、组织病理学检查

患者,女性,52岁,左上后牙牙龈反复起疱,探针不能探入疱周围黏膜下。可发现抗基底膜抗体的方法是A.直接免疫荧光检查B.间接免疫荧光检查C.脱落细胞检查D.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E.组织病理学检查

患者,女,52岁,因口腔黏膜反复起疱9个多月就诊,疱破后成溃疡,伴有疼痛。检查发现:口腔黏膜有多处鲜红糜烂面,红糜烂面边缘有疱壁残留,揭疱壁时可同时揭去周围正常黏膜。本治疗首选药物的起始量为A.120~140mg/dB.60~100mg/dC.40~60mg/dD.30~45mg/dE.10~30mg/d

患者,女性,52岁,左上后牙龈反复起疱,探针不能探入疱周黏膜下。可发现抗基底膜区抗体的方法是A.直接免疫荧光检查B.间接免疫荧光检查C.组织病理学检查D.脱落细胞培养E.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患者,女性,52岁,左上后牙龈反复起疱半年,疱破后出现疼痛,探针不能探入糜烂面边缘。可发现抗基底膜区抗体的方法是A.直接免疫荧光检查B.组织病理学检查C.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D.脱落细胞培养E.间接免疫荧光检查

五十岁男性,口腔黏膜反复起疱1年多,伴疼痛。查体:软硬腭黏膜交界处可见一直径约8mm鲜红糜烂面,表面渗出较少,边缘可见残留水疱壁经检查诊断为天疱疮,在糜烂面边缘处将探针轻轻置入黏膜下方,最可能发生A.探针可探人疱损周围黏膜下,但会引起大量出血B.探针可探人疱损周围黏膜下,无明显疼痛C.探针不能探人疱损周围黏膜下D.针可探人疱损周围黏膜下,形成新的水疱E.探针可探人疱损周围黏膜下,但有剧烈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