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将降水、地面径流和土壤保持在某一限定地段,变害为利而取得的效益,称为( )。 A、保水保土效益B、社会效益C、生态效益D、经济效益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将降水、地面径流和土壤保持在某一限定地段,变害为利而取得的效益,称为( )。

A、保水保土效益

B、社会效益

C、生态效益

D、经济效益


相关考题:

为防治水土流失而采取各项治理措施后,所取得的保水保土等各种效益的评估和计算分析,称为( )。 A、水土保持措施调查B、土地规划利用调查C、水土流失调查D、水土保持效益调查

在水土流失地区通过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等,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与社会效益而采取的技术方法称为 ( )。 A、水土保持工程措施B、水土保持农业措施C、水土保持林体系D、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以下关于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土保持林业措施也可称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植物措施或生物措施B、水土保持林业措施较工程措施见效快C、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具有社会和经济效益D、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具有生态效益

对森林涵养水源效益评估时,由于降水强度大时超出土壤吸收能力的径流损失,林冠截留蒸发、枯枝落叶蒸发损耗及地面蒸发等形成的各类降水损耗比例是( )。 A.30%B.15%C.50%D.80%

降水达到地面后,由地面和地下注入河流,最后流出流域的出口断面,这样的物理过程称为()。 A、降水B、暴雨C、径流D、洪水

应用工程原理,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设施称为( )。A.水土保持耕作措施B.土壤保护工程措施C.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D.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基础效益主要指保水保土,包括( )。A.增加土壤入渗B.拦蓄地表径流C.减轻土壤侵蚀D.拦蓄坡沟泥沙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调水保土效益主要指保水保土,包括( )。A.增加土壤入渗B.拦蓄地表径流C.减轻土壤侵蚀D.拦蓄坡沟泥沙

8、地表径流产流机制主要包括?A.饱和地面径流B.降水径流C.流域径流D.超渗地面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