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的特点包括A、由间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B、好发于20~40岁C、X线片显示可呈膨胀性生长D、X线片显示病灶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E、仅有1%可恶变

骨巨细胞瘤的特点包括

A、由间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

B、好发于20~40岁

C、X线片显示可呈膨胀性生长

D、X线片显示病灶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

E、仅有1%可恶变


相关考题:

关于骨巨细胞瘤.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X线显示骨端偏心性溶骨性破坏B、是一种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溶骨性骨肿瘤C、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D、好发年龄20~40岁E、治疗以化疗和放疗为主

关于骨巨细胞瘤,下列错误的是A、是一种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溶骨性骨肿瘤B、好发年龄20~40岁C、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D、X线显示骨端偏心性溶骨性破坏E、治疗以化疗和放疗为主

下列关于骨巨细胞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起源于骨髓结缔组织间充质细胞,以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为主B.是一种潜在恶性,可成骨的细胞C.好发于20~40岁,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D.Ⅲ型以基质细胞为主,属恶性E.X线表现为位于骨端偏心,皂泡样改变

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不包括 A、膨胀性B、偏心性C、皂泡样D、可侵犯关节E、常累及骨干

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主要病变特点是 A、好发于膝关节周围B、病灶可沿骨干纵向生长C、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呈漩涡状或车辐状排列D、肿瘤中见多核巨细胞及泡沫细胞E、肿瘤中无新生骨形成

关于骨巨细胞瘤描述错误的是A.其典型X线征象为骨端的膨胀性纵向偏心性囊性骨破坏。B.男女发病比例相近,好发于24~40岁C.主要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前者决定肿瘤性质D.好发于长骨骨端及骨突E.触之可有捏乒乓球感,软组织受侵可见表面静脉曲张

患者女,38岁,间断右大腿下端胀痛2年。X线片提示右股骨下端溶骨性破坏,累及骨端,呈偏心性膨胀性改变,无明显骨膜反应。最可能的诊断是A、骨肉瘤B、尤文肉瘤C、软骨肉瘤D、骨巨细胞瘤E、内生软骨瘤该肿瘤的病理表现不包括A、可见圆形或多角形单核细胞B、可见多核巨细胞C、可见异常核分裂象D、多核巨细胞是其主要肿瘤细胞E、常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该肿瘤可能的预后为A、局部较少复发B、容易出现远处转移C、转移瘤生长缓慢D、组织学特点反应预后E、预后不良

下列关于骨巨细胞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好发于20-40岁B.治疗以手术为主,单纯手术刮除易复发C.偏心、溶骨、膨胀生长D.多属交界性

下列选项中不是骨巨细胞瘤的特征:( )A.好发于20~40岁的成年人B.由单核间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C.结节状分布的多核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核一致D.好发于长骨的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