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二)某建筑工程,南北朝向,桩基采用锤击法施工,基础底板长×宽×厚为40m×20m×1.1m,不设后浇带和变形缝,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作围护结构。底板混凝土标号为C35P8,配制底板混凝土采用P.O32.5水泥,浇筑时采用1台混凝土泵从东向西一次连续浇筑完成。根据场景(二,作答下列题目:8. 锤击沉桩法施工程序: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桩机就位→吊桩喂桩→( )→锤击沉桩→接桩→再锤击。A. 送桩B. 校正C. 静力压桩D. 检查验收

场景(二)某建筑工程,南北朝向,桩基采用锤击法施工,基础底板长×宽×厚为40m×20m×1.1m,不设后浇带和变形缝,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作围护结构。底板混凝土标号为C35P8,配制底板混凝土采用P.O32.5水泥,浇筑时采用1台混凝土泵从东向西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根据场景(二,作答下列题目:

8. 锤击沉桩法施工程序: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桩机就位→吊桩喂桩→( )→锤击沉桩→接桩→再锤击。

A. 送桩

B. 校正

C. 静力压桩

D. 检查验收


相关考题:

请教: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押题试卷 第三小题的答案是什么? 3.关于基础工程的施工,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成孔后的下一步工序是吊放钢筋笼B.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浇筑混凝土时,均应采用导管法C.锤击桩的人土深度,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端承桩,以控制桩顶设计标高为主D.筏形或箱形基础的底板如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应至少在14d后使用与底板同强度的混凝土填筑

筏板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缝宽不宜小于80cm。 A.伸缩缝B.沉降缝C.施工缝(后浇带)D.变形

当筏板基础长度超过40m时,为防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缝宽不宜小于800mm,在后浇带处钢筋应断开。( )

当采用筏形基础的高层建筑和裙房相连时,为控制其沉降及差异沉降,下列哪些选项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汁规范》(GB50007—2011)的规定?(  )A、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时,可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B、当高层建筑封顶后可浇筑后浇带C、后浇带设置在相邻裙房第一跨时比设置在第二跨时更有利于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D、当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和后浇带时,裙房筏板厚度宜从裙房第二跨跨中开始逐渐变化

某公司中标承建水源工程,项目包括43.2m×54.6m清水池两座,两池水平距离900mm。水池设计埋深5m,底板下为预应力管桩基础,池内净高5m,底板顶面设计标高-0.3m,底板厚500mm,池壁厚350mm,顶板厚250mm,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内支撑顶板的现浇柱的柱距为3800mm×3800mm,每座水池中间在长度方向设一道1m宽的后浇带,宽度方向设一道30mm的伸缩缝,缝缝内设橡胶止水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C15,水池结构C30P8防水混凝土。施工项目部编制的清水池专项施工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为满足水厂通水计划,施工项目部拟采用膨胀加强带技术,取消后浇带,以便加快施工速度。事件二:原设计池内导流墙为MU10砖、M10水泥砂浆砌筑结构,1:2水泥砂浆抹面。建设单位坚持改为混凝土结构导流墙。问题:1.简述清水池单体工程施工部署(组织)。2.给出单个清水池浇筑施工流程。3.针对事件一,项目部应经过哪些程序4.对于事件二,项目部应注意哪些技术管理环节。

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箱形基础对于基础的底板、内外墙和顶板宜连续浇筑完毕。如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应( )。 A、在顶板浇筑后至少4周以上再行施工 B、按设计要求设置具体位置和宽度 C、使用细石混凝土浇筑,细细捣实 D、后浇带水泥应提高一个等级 E、可以采用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某建设工程项目基础筏板(采用 C35P8 混凝土浇筑) 厚 1m, 施工期间日平均气温为 20℃。基础筏板混凝土浇筑时入模温度为 25℃, 混凝土浇筑完毕养护期间表面温度为 55℃, 内部温度为80℃。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第二天仅进行常规浇水养护, 养护时间为 14 天。在底板混凝土浇筑时, 施工单位留置了 100cm 宽的后浇带, 后浇带处钢筋断开设置, 保留了 21d后仅用比原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进行 14d 湿润养护。问题: 指出不妥之处, 并给出正确做法。

基础的底板、内外墙和顶板宜连续浇灌完毕,当基础长度超过40m时,为防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缝宽不宜小于800rnm,在后浇带处钢筋应断开。 ()

23、基础的底板、内外墙和顶板宜连续浇灌完毕,当基础长度超过40m时,为防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缝宽不宜小于800rnm,在后浇带处钢筋应断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