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用户为其信息化建设公开招标,有 A、B、C、D 四家有资质的软件公司投标。C 公司与该用户达成协议,将标的从48万元压到28万元。A、B、D三家投标书中投标价均为40万元以上,只有C公司为30万元,于是C以低价中标。在建设中,双方不断调整工程量,增加费用,最终 C 公司取得工程款 46 万元。C 公司与用户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行为属于 (11) 。(11)A. 降价排挤行为B. 商业贿赂行为C. 串通招投标行为D. 虚假宣传行为

● 某用户为其信息化建设公开招标,有 A、B、C、D 四家有资质的软件公司投标。C 公司与该用户达成协议,将标的从48万元压到28万元。A、B、D三家投标书中投标价均为40万元以上,只有C公司为30万元,于是C以低价中标。在建设中,双方不断调整工程量,增加费用,最终 C 公司取得工程款 46 万元。C 公司与用户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行为属于 (11) 。

(11)

A. 降价排挤行为

B. 商业贿赂行为

C. 串通招投标行为

D. 虚假宣传行为


相关考题: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投标者之间串通投标,拾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其中标无效。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根据情节处( )罚款。 A.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B.20万元以上 C.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限制竞争行为的有() A.虚假宣传行为B.串通投标行为C.搭售行为D.商业贿赂行为

博学教育为其信息化建设公开招标,有A、B、C、D4家有资质的软件公司投标。c公司与博学教育达成协议,将标的从48万元压到28万元。A、B、D4家投标书中投标价均为40万元以上,只有C公司为30万元,于是C以低价中标。在建设中,双方不断调整工程量,增加费用,最终C公司取得工程款46万元。C公司与博学教育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行为属于() A.降价排挤行为B.商业贿赂行为C.串通招投标行为D.虚假宣传行为

A公司为了把一批货物销售给B公司,而在账外暗中给予B公司主要负责人现金10万元,A公司的行为构成了( )。 A.商业诈骗行为 B.虚假表示行为 C.串通招标行为 D.商业贿赂行为

投标者有下列行为(),其中标无效。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A、串通投标,抬高标价B、串通投标,压低标价C、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D、以上均是

某用户为其信息化建设公开招标,有A、B、C、D四家有资质的软件公司投标。C公司与该用户达成协议,将标的从48万元压到28万元。A、B、D三家投标书中投标价均为40万元以上,只有C公司为30万元,于是C以低价中标。在建设中,双方不断调整工程量,增加费用,最终C公司取得工程款46万元。C公司与用户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行为属于(11)。A.降价排挤行为B.商业贿赂行为C.串通招投标行为D.虚假宣传行为

甲公司为了低价获得乙公司的紧俏物资,在账外暗中给予乙公司主要负责人现金20万元,甲公司的行为构成了( )。A.商业诈骗行为B.商业贿赂行为C.串通招标行为D.虚假表示行为

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属于() A.商业贿赂行为B.虚假宣传行为C.假冒混淆行为D.低价倾销行为

某市政府办公大楼对外招标,甲建筑公司与其它准备参加投标的建筑公司约定,将标价均抬高30%,无论那家建筑公司中标,均将抬高的30%的利润与其它建筑公司平分,该行为属于( )。A.投标者恶意串通以排挤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B.虚假表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C.投标者恶意串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D.正当竞争行为,因为这几家建筑公司并没有损害其它竞争者的合法权益

某单位为其信息化建设公开招标,有A、B、C、D4家有资质的软件公司投标。C公司与该单位达成协议,将标的从48万元压到28万元。A、B、D 3家投标书中投标价均为40万元以上,只有C公司为 30万元,于是C公司以低价中标。在建设中,双方不断调整工程量,增加费用,最终C公司取得工程款46万元。C公司与单位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行为属于(65)。A.降价排挤行为B.商业贿赂行为C.串通招投标行为D.虚假宣传行为

下列哪些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A.市场封锁行为B.限购行为C.招投标串通行为D.虚假宣传行为

甲市工商局经济检查科接群众举报,称甲市燃气公司强制收取小区业主保险费。经查,燃气公司从2017年1月起,在未取得保险代理资质的情况下,与乙保险公司甲市中心支公司达成协议,为其代收居民燃气用户人身意外伤害险,保险公司以保费的8%支付给燃气公司作为业务代理费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市燃气公司的行为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违法行为B.乙保险公司的行为属于商业贿赂行为C.监督检查部门有权对燃气公司没收违法所得,处以1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D.监督检查部门有权对保险公司没收违法所得,处以1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甲公司为了以低价获得乙公司的紧俏物资,在账外暗中给予乙公司主要负责人现金20万元,甲公司的行为构成了(  )。A.商业诈骗行为B.商业贿赂行为C.串通招标行为D.虚假表示行为

某建筑公司为了能中标某单位职工宿舍的施工工程,在账外暗中给予单位主要负责人现金100万元,则建筑公司的行为构成了( )。A.商业诈骗行为B.商业贿赂行为C.串通招标行为D.虚假表述行为

甲公司和乙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参加A机关办公大楼建设招投标。根据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如果中标,甲公司和乙公司应当分别与A机关签订采购合同B.如果中标,甲公司和乙公司应当对A机关承担连带责任C.如果甲公司取得的建筑资质比乙公司高,在参加招投标时,应当以甲公司的资质确定该联合体的资质等级D.甲公司与乙公司组成联合体参加招投标后,甲公司不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再参加该项目招投标

甲公司和乙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参加A机关办公大楼建设招投标。根据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中标,应由牵头参加招投标的甲公司与A机关签订采购合同B、如果中标,甲公司和乙公司应当对A机关承担连带责任C、如果甲公司取得的建筑资质比乙公司高,在参加招投标时,应当以甲公司的资质确定该联合体的资质等级D、甲公司与乙公司组成联合体参加招投标后,还可以同时以其名义单独参加该项目招投标

某建筑公司为承建学校实验大楼,借捐资助学的名义出资10万元为该校购置了教学仪器设备,请问该建筑公司的行为为()。A、合法的公益行为B、构成贿赂罪C、商业贿赂行为D、低价倾销行为

甲公司为了以低价获得乙公司的紧俏物资,在账外暗中给予乙公司主要负责人现金20万元,甲公司的行为构成了()。A、商业诈骗行为B、商业贿赂行为C、串通招标行为D、虚假表示行为

某用户为其信息化建设公开招标,有A、B、C、D四家有资质的软件公司投标。C公司与该用户达成协议,将标的从48万元压到28万元。A、B、D三家投标书中投标价均为40万元以上,只有C公司为30万元,于是C以低价中标。在建设中,双方不断调整工程量,增加费用,最终C公司取得工程款46万元。C公司与用户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行为属于()。A、降价排挤行为B、商业贿赂行为C、串通招投标行为D、虚假宣传行为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限制竞争行为的有()。A、虚假宣传行为B、串通投标行为C、搭售行为D、商业贿赂行为

某市政府办公大楼对外招标,甲建筑公司与其它准备参加投标的建筑公司约定,将标价均抬高30%,无论那家建筑公司中标,均将抬高的30%的利润与其它建筑公司平分,该行为属于()。A、投标者恶意串通以排挤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B、虚假表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C、投标者恶意串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D、正当竞争行为,因为这几家建筑公司并没有损害其它竞争者的合法权益

单选题甲公司为了以低价获得乙公司的紧俏物资,在账外暗中给予乙公司主要负责人现金20万元,甲公司的行为构成了()。A商业诈骗行为B商业贿赂行为C串通招标行为D虚假表示行为

单选题博学教育为其信息化建设公开招标,有A、B、C、D4家有资质的软件公司投标。c公司与博学教育达成协议,将标的从48万元压到28万元。A、B、D4家投标书中投标价均为40万元以上,只有C公司为30万元,于是C以低价中标。在建设中,双方不断调整工程量,增加费用,最终C公司取得工程款46万元。C公司与博学教育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行为属于()A降价排挤行为B商业贿赂行为C串通招投标行为D虚假宣传行为

单选题某市政府办公大楼对外招标,甲建筑公司与其它准备参加投标的建筑公司约定,将标价均抬高30%,无论那家建筑公司中标,均将抬高的30%的利润与其它建筑公司平分,该行为属于()。A投标者恶意串通以排挤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B虚假表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C投标者恶意串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D正当竞争行为,因为这几家建筑公司并没有损害其它竞争者的合法权益

单选题某建筑公司为承建学校实验大楼,借捐资助学的名义出资10万元为该校购置了教学仪器设备,请问该建筑公司的行为为()。A合法的公益行为B构成贿赂罪C商业贿赂行为D低价倾销行为

多选题某市园林局为改扩建城市中心花园,邀请甲乙丙三家有资质的公司参加招投标,甲乙丙三家公司私下达成协议:以500万元为基准投标数额,各自增减的幅度不得超过15%,不论哪家公司中标,应将利润分成给另两家公司一半。投标结果是乙公司以508万元中标。下列关于该投标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03年真题]A该投标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B该投标行为违反《招标投标法》C乙公司的中标无效D对甲丙公司应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罚,对乙公司应按照《招标投标法》处罚

多选题下列行为中不属于限制竞争行为的有()。A虚假宣传行为B串通投标行为C搭售行为D商业贿赂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