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导管前端的套囊,一般注气5mL左右,每6小时应放气1次,5~10分钟后再注气。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气管导管前端的套囊,一般注气5mL左右,每6小时应放气1次,5~10分钟后再注气。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相关考题:

气管导管低压大容量套囊的特点是 A、注气后成梭球形B、注气后成圆柱形C、与气管接触面小D、套囊内压力可达25~32mmHgE、易造成气管粘膜缺血坏死

LMA(喉罩通气道,简称喉罩),下述正确的有 A、是第一个由Archie Brain医生在1981年发明的声门外通气设备B、罩是由套囊、指示仪和注气导管构成,通过注气导管可以向套囊内注气并监测其套囊内压C、在通气导管与通气罩的连接处有两条栅栏,用于防止会厌阻塞通气管腔D、常用于全麻中、手术室外的呼吸道管理和气管插管困难和失败时使用E、是困难气道协会将其列为呼吸道管理的方法之一

护理气管插管病人时应注意A、气管套囊每隔3~4小时放气3~5分钟B、若气道阻力大,可将留在口腔外的过长导管剪掉C、放气前,吸净口腔和咽部分泌物D、重新充气时应避免压力过高E、放气后,应经气管插管吸出分泌物

导管上的低压大容量套囊特点是 A、注气后成圆柱状B、注气后成梭球形C、与气管接触面大D、套囊内气压需在25mmHg以上E、减轻对气管黏膜压迫所致缺血坏死

使用双气囊三腔管时,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出血停止后即可拔管B.置管期间每12小时放气5分钟C.食道囊和胃囊各注气约30mLD.拔管后24小时仍需严密观察E.先向食道囊注气,再向胃囊注气

高压小容量套囊特点是A.注气后成圆柱状B.注气后成梭球形C.与气管接触面小D.套囊内气压可达25mmHg以上E.容易造成局部气管黏膜缺血坏死

低压大容量套囊特点是A.注气后成圆柱状B.注气后成梭球形C.与气管接触面大D.套囊内气压需在25mmHg以上E.容易造成局部气管黏膜缺血坏死

气管导管低压大容量套囊的特点是A.注气后成梭球形B.注气后成圆柱形C.与气管接触面小D.套囊内压力可达25~32mmHgE.易造成气管粘膜缺血坏死

高压小容量套囊特点是( )A.注气后成圆柱状B.注气后成梭球形C.与气管壁接触面小D.套囊内气压可达25mmHg以上E.容易造成局部气管黏膜缺血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