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眼屈光度为-3.00D,在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后,其近点距离为5cm,则其调节幅度为A、20DB、23DC、17DD、8DE、5D

某眼屈光度为-3.00D,在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后,其近点距离为5cm,则其调节幅度为

A、20D

B、23D

C、17D

D、8D

E、5D


相关考题:

以下有关“调节准确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调节准确度是调节需求与调节反应之差B、如调节需求大于调节反应,则为调节滞后C、近视患者屈光矫正后,视近时常表现为1D左右的调节滞后D、近视患者屈光完全矫正后,视远时往往可以测得1D左右的调节超前E、远视患者视近时往往表现为调节超前

矫正患者视远屈光不正后,让其双眼注视眼前40cm处视标并不断在双眼前同步给予正镜,直至视标变模糊,则测量的数值为A.调节幅度B.调节范围C.调节准确度D.正相对调节E.负相对调节

测定正视眼的近点距离为20cm,其调节力为多少A、20DB、10DC、5DD、1DE、0.5D

柱镜屈光度为+3.00D,与轴成60度角方向屈光力为( )。A.1.25DB.3.25DC.2.25DD.2.75D

柱镜屈光度为+3.00D,与轴成30度角方向屈光力为( )。A.0.75DB.1.00DC.0.25DD.0.50D

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前提下,将目标由远逐渐向近移动,能够看清最近一点时的调节称()。 A.调节滞后B.调节灵活度C.调节近点距离D.调节幅度

某眼屈光度为-3.00D,在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后,其近点距离为5cm,则其调节幅度为A.20DB.23DC.17DD.8DE.5D

双光镜片远用屈光度为-0.50DS/-2.00DC×180,近用屈光度为+0.50DS/+2.00DC×90,则下加光度为+3.00D

11、双光镜片远用屈光度为-0.50DS/-2.00DC×180,近用屈光度为+0.50DS/+2.00DC×90,则下加光度为+3.0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