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50岁,左胸腔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直径6cm,界限清楚,有部分包膜,镜下肿瘤有分化良好的梭形细胞,细胞稀少区和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和分枝状血管分隔,免疫组化CD34和CD99阳性。该患者最可能为A、间皮瘤B、平滑肌瘤C、孤立性纤维性肿瘤D、血管肉瘤E、血管肌成纤维细胞瘤F、滑膜肉瘤此病最常发生于A、四肢、头颈部B、皮下组织C、胸壁D、纵隔、心包E、腹膜后和腹腔F、胃肠道关于此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多见于中年人B、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C、肿瘤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D、镜下病变无固定结构,典型病变梭形细胞增生,核空泡状E、肿瘤的形态和生物学行为无明显相关性F、CD34阳性此病的免疫标记,下列不符合的是A、大多数病例CD34阳性B、多数病例CD99阳性C、不同程度表达EMA、Bcl-2D、SMA、Desmin可阳性E、S-100强阳性F、CK可局灶性阳性

男性,50岁,左胸腔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直径6cm,界限清楚,有部分包膜,镜下肿瘤有分化良好的梭形细胞,细胞稀少区和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和分枝状血管分隔,免疫组化CD34和CD99阳性。该患者最可能为A、间皮瘤

B、平滑肌瘤

C、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D、血管肉瘤

E、血管肌成纤维细胞瘤

F、滑膜肉瘤

此病最常发生于A、四肢、头颈部

B、皮下组织

C、胸壁

D、纵隔、心包

E、腹膜后和腹腔

F、胃肠道

关于此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多见于中年人

B、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

C、肿瘤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

D、镜下病变无固定结构,典型病变梭形细胞增生,核空泡状

E、肿瘤的形态和生物学行为无明显相关性

F、CD34阳性

此病的免疫标记,下列不符合的是A、大多数病例CD34阳性

B、多数病例CD99阳性

C、不同程度表达EMA、Bcl-2

D、SMA、Desmin可阳性

E、S-100强阳性

F、CK可局灶性阳性


相关考题:

患者,男性,56岁,右腮腺区渐进性增大肿块,界限清楚,无其他不适。镜下见肿瘤细胞形成导管、实性片块、黏液样和软骨样结构,部分区域瘤细胞异型,偶见核分裂,上皮与黏液样组织互相移行,肿瘤有包膜但不完整,且肿瘤细胞浸润包膜。上述所见符合( )A、多形性腺瘤B、黏液表皮样癌C、多形性腺瘤,有恶变倾向D、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E、肌上皮癌

恶性肿瘤生长特点是()。 A.有包膜或边界清楚B.呈膨胀性生长C.生长速度缓慢D.瘤细胞分化成熟E.具有浸润和转移能力

下列关于良性肿瘤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肿瘤生长缓慢,不发生转移B、多数有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C、少数可发生恶变D、完全不影响器官和组织的功能E、细胞分化程度较高

患者,男性,40岁。腮腺区渐进性增大肿块,界限清楚,无其他不适。镜下见肿瘤细胞形成导管、实性片块、黏液样和软骨样结构。上皮与黏液样组织互相移行,肿瘤有包膜但不完整,且肿瘤细胞浸润包膜。上述所见符合A.多形性腺瘤B.多形性腺瘤恶变C.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D.多形性腺瘤,有恶变倾向E.肌上皮瘤

某男性患者,40岁.腮腺区渐进性增大肿块,界限清楚,无其他不适.镜下见肿瘤细胞形成导管、实性片块、黏液样和软骨样结构.上皮与黏液样组织相互移行,肿瘤有包膜但不完整,且肿瘤细胞浸润包膜.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多形性腺瘤B.腺淋巴瘤C.嗜酸性腺瘤D.基底细胞腺瘤E.腺样囊性癌

男性患者,30岁,睾丸旁触及一肿物,直径1cm,缓慢生长,界限清楚,无包膜。镜下肿瘤由上皮细胞和间质成分组成,间质以纤维成分为主,上皮细胞呈立方或扁平,排列成脉管样,该疾病应诊断为A、附睾腺癌B、腺瘤样瘤C、睾丸结核D、精原细胞瘤E、间质细胞瘤

某男性患者,40岁。腮腺区渐进性增大肿块,界限清楚,无其他不适。镜下见肿瘤细胞形成导管、实性片块、黏液样和软骨样结构。上皮与黏液样组织相互移行,肿瘤有包膜但不完整,且肿瘤细胞浸润包膜。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多形性腺瘤B.腺淋巴瘤C.嗜酸性腺瘤D.基底细胞腺瘤E.腺样囊性癌

患者,男性,56岁。右腮腺区渐进性增大 肿块,界限清楚,无其他不适。镜下见肿 瘤细胞形成导管、实性片块、黏液样和软骨样结构,部分区瘤细胞异型,偶见核分 裂象,上皮与黏液样组织互相移行,肿瘤 有包膜但不完整,且肿瘤细胞浸润包膜。 上述所见符合 A.多形性腺瘤B.黏液表皮样癌C.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D.肌上皮癌E.多形性腺瘤,有恶变倾向

57、良性肿瘤的特点是A.分化良好,无明显异型性,和起源组织相似B.边界清楚,常常无完整包膜,无明显异型性C.分化良好,无明显异型性,浸润性生长D.通常无包膜,与正常组织差别大,极性保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