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7岁,二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好下座位走动,好讲小话,在老师要求下由家长带来行智力测验。测验中被试抱怨老师,多动,测得离差智商为67(平均数100,标准差15)。主试人员告诉被试和家长:“请回去告诉老师,IQ67,轻度智力低下。”被试接受的智力测验应该是( )A、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B、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贝利量表D、格塞尔量表E、丹佛测验被试智商的意义是( )A、比67%的同龄儿童智力高B、比67%的同龄儿童智力低C、低于平均数67个标准差D、答对67个题目E、以上都不对针对主试人员的“智力轻度低下”的结论,正确的评论是( )A、正确,韦氏量表的67分处于智力轻度低下范围B、不正确,被试得分67分,其得分区间大约是62~72分,故结论是低下与正常之间C、正确,被试成绩不佳本来就属于智力低下D、不正确,他没有考虑测验情境对分数的影响E、以上都不对主试人员在向当事人报告分数时,不妥之处有( )A、没有采用通俗语言B、没有报告分数区间C、没有告知分数存在误差D、没有考虑结论对孩子的心理影响E、以上都是

张某,7岁,二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好下座位走动,好讲小话,在老师要求下由家长带来行智力测验。测验中被试抱怨老师,多动,测得离差智商为67(平均数100,标准差15)。主试人员告诉被试和家长:“请回去告诉老师,IQ67,轻度智力低下。”被试接受的智力测验应该是( )A、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

B、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贝利量表

D、格塞尔量表

E、丹佛测验

被试智商的意义是( )A、比67%的同龄儿童智力高

B、比67%的同龄儿童智力低

C、低于平均数67个标准差

D、答对67个题目

E、以上都不对

针对主试人员的“智力轻度低下”的结论,正确的评论是( )A、正确,韦氏量表的67分处于智力轻度低下范围

B、不正确,被试得分67分,其得分区间大约是62~72分,故结论是低下与正常之间

C、正确,被试成绩不佳本来就属于智力低下

D、不正确,他没有考虑测验情境对分数的影响

E、以上都不对

主试人员在向当事人报告分数时,不妥之处有( )A、没有采用通俗语言

B、没有报告分数区间

C、没有告知分数存在误差

D、没有考虑结论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E、以上都是


相关考题:

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一般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划为优等生,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划分为差生,家长一般喜欢让孩子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朋友,不让孩子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玩。问题:你同意这种做法吗?试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5分)

张某,7岁。二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好下座位走动,好讲小话,在老师要求下由家长带来行智力测验。测验中被试抱怨老师,多动,测得离差智商为67(平均数100,标准差15)。主试人员告诉被试和家长:"请回去告诉老师,IQ67,轻度智力低下。"被试接受的智力测验应该是A、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B、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贝利量表D、格塞尔量表E、丹佛测验被试智商的意义是A、比67%的同龄儿童智力高B、比67%的同龄儿童智力低C、低于平均数67个标准差D、答对67个题目E、以上都不对针对主试人员的"智力轻度低下"的结论,正确的评论是A、正确,韦氏量表的67分处于智力轻度低下范围B、不正确,被试得分67分,其得分区间大约是62~72分,故结论是低下与正常之间C、正确,被试成绩不佳本来就属于智力低下D、不正确,他没有考虑测验情境对分数的影响E、以上都不对主试人员在向当事人报告分数时,不妥之处有A、没有采用通俗语言B、没有报告分数区间C、没有告知分数存在误差D、没有考虑结论对孩子的心理影响E、以上都是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朱老师根据本班同学的学习成绩排座位,成绩好的坐在前三排,成绩差的坐在后三排。朱老师的做法( )A.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B.违背了教育公正的要求C.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D.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

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为了鼓励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许多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在学校里从来都是以学习成绩论优劣。你要么成绩好,要么成绩差。在老师的眼里,你要么是好学生,要么是差学生。由于所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所以每个学习差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差学生。”为使家长的论证成立,以下假设必须成立的一项是()A.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B.老师具有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能力C.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D.在老师眼里,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

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 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 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 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 辍学回家。 这位班主任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一般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划分为优等生,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划分为差生。家长一般喜欢让孩子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朋友,不让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玩。你同意这种做法吗?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

为了鼓励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许多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在学校里从来都是以学习成绩论优劣。你要么成绩好,要么成绩差。在老师的眼里,你要么是好学生,要么是差学生。由于所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所以每个学习差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差学生。”为使家长的论证成立,以下假设必须成立的一项是( )。A 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B 老师具有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能力C 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D 在老师眼里,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

为了鼓励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许多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在学校里从来都是以学习成绩论优劣。你要么成绩好,要么成绩差。在老师的眼里,你要么是好学生,要么是差学生。由于所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所以每个学习差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差学生。” 为使家长的论证成立,以下假设必须成立的一项是() A. 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B. 老师具有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能力C. 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D. 在老师眼里,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