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作模具淬火加热后冷却前,应预先冷至淬火温度而后再淬火,预冷温度范围是()。 A、720~750℃B、750~780℃C、780~810℃D、810~840℃

热作模具淬火加热后冷却前,应预先冷至淬火温度而后再淬火,预冷温度范围是()。

A、720~750℃

B、750~780℃

C、780~810℃

D、810~840℃


相关考题:

某T10钢零件淬火回火后发现组织粗大,硬度不足,其原因可能是:()。 A.淬火加热温度过高B.淬火加热温度过低C.冷却速度太快D.冷却速度太慢

淬火时,先将加热经保温后的钢件放入水中急冷,冷却到一定温度再放入油中冷却,这种方法称为()。 A.单介质淬火B.淬火C.双介质淬火D.分级淬火

热作模具淬火加热后冷却前,应预先冷至淬火温度而后再淬火,预冷温度范围是( )。A.720~750℃B.750~780℃C.780~810℃

如果钢件的Mf温度高于室温,则只要淬火冷却速度够快,钢件淬火冷至室温就可以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

【填空题】把工件表层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快速冷却进行淬火的热处理工艺称为____。

两个含碳量为1.2%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900℃并保温相同的时间,奥氏体化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冷至室温。试分析: (1)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含碳量较多? (3)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少? (4)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 (5)你认为哪个温度淬火合适?为什么?

有两个含量碳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并保温,使之达到平衡状态,然后以大于Vc的冷却速度冷至室温,试问: ①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晶粒较粗大?②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含碳量较多? ③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④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 ⑤认为哪个温度淬火合适?为什么?

1. 两种碳的质量分数均为1.2%的碳素钢试件,分别加热到760℃和960℃,保温相同时间,达到平衡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快冷至室温。问:1)哪个试件温度的试件淬火后晶粒粗大? 2)哪个温度的试件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 3)哪个温度的试件淬火后的马氏体含碳量较高? 4)哪个温度的试件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较多? 5)哪个的试件淬火的温度较为合理,为什么?

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碳含量增高而增高,所以,工、模具钢淬火时应合理选择淬火加热温度,尽量使奥氏体碳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