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8岁。睫状肌麻痹下验光,右眼有-1.25DS/+4.50DC×170°;左眼-6.25DS/-3.00DC×150°;双眼矫正视力均1.0。右眼的散光属于A、单纯远视散光B、复合远视散光C、混合散光D、单纯近视散光E、复合近视散光该患者右眼的等效球镜度为A、+1.0DB、-1.0DC、+3.25DD、+3.875DE、-3.875D该患者右眼属于A、复性近视散光B、弱视C、老视D、近视E、远视

患者,男,18岁。睫状肌麻痹下验光,右眼有-1.25DS/+4.50DC×170°;左眼-6.25DS/-3.00DC×150°;双眼矫正视力均1.0。右眼的散光属于A、单纯远视散光

B、复合远视散光

C、混合散光

D、单纯近视散光

E、复合近视散光

该患者右眼的等效球镜度为A、+1.0D

B、-1.0D

C、+3.25D

D、+3.875D

E、-3.875D

该患者右眼属于A、复性近视散光

B、弱视

C、老视

D、近视

E、远视


相关考题:

眼镜处方为OD:+1.25DS/-2.00DC×180;OS:+1.00DS/+1.75DC×90。该患者的散光类型是A、双眼均为顺规散光B、双眼均为逆规散光C、右眼顺规,左眼逆规D、左眼顺规,右眼逆规E、左眼单纯远视散光,顺规

在给一位有浅前房的远视患者检查屈光不正时,比较适合的验光方法是A、麻痹睫状肌后进行客观检影验光B、打开双眼进行双眼主观验光C、常规主观验光流程D、麻痹睫状肌后进行常规主观验光E、直接客观检影验光

患儿,女,5岁,2岁时发现内斜视。视力:右眼0.3,左眼0.1。眼位:左眼+15°。眼球运动各方向均不受限。眼底未发现明显异常。同视机检查不合作。睫状肌麻痹下验光结果为中度远视。对于此类患儿,矫正眼位的方法是A、早期手术B、坚持戴屈光矫正眼镜C、单眼遮盖D、如患儿不愿戴镜,可不戴镜观察E、成人后手术

患者男,15岁,摔伤后歪头视物半年,检查见视力OD 1.0,OS 1.0,双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眼位角膜映光OD+10°R/L15°,代偿头位,头向左肩倾,面向左转,下颌内收,右眼内转伴上转,Bielschowsky征右侧(+),最可能的诊断是A、右眼上直肌麻痹B、左眼上直肌麻痹C、右眼上斜肌麻痹D、左眼上斜肌麻痹E、右眼下直肌麻痹

以下哪项不是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的优点()。 A、睫状肌麻痹剂验光排除了调节因素的影响B、影动稳定便于观察C、检查结果较准确D、使用阿托品可能出现毒副反应

不使用睫状肌麻痹剂的验光方法则称“小瞳验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一名5岁儿童经睫状肌麻痹下验光为:OD+5.50DS=0.1,OS+1.50DS=0.9。眼底及其他检查未见异常。这种屈光参差应A、配镜全部矫正B、配镜部分矫正C、不配镜矫正D、观察E、手术治疗除了远视及屈光参差诊断外,还应诊断A、右眼屈光参差性弱视B、左眼屈光参差性弱视C、右眼先天性弱视D、右眼斜视性弱视E、右眼形觉剥夺性弱视为了治疗弱视,应采取的措施是A、遮盖左眼,加精细作业B、遮盖右眼,加精细作业C、1:1双眼交替遮盖,加精细作业D、遮盖双眼E、加强营养

患者,男,18岁。睫状肌麻痹下验光,右眼有一1.25DS/+4.50DC×170°;左眼-6.25DS/-3.00DC×150°;双眼矫正视力均1.0。右眼的散光属于A、单纯远视散光B、复合远视散光C、混合散光D、单纯近视散光E、复合近视散光该患者右眼的等效球镜度为A、+1.0DB、-1.0DC、+3.25DD、+3.875DE、-3.875D该患者左眼属于A、复性近视散光B、弱视C、老视D、近视E、远视

患者男性,15岁。由家长代诉其生后2个月出现左眼上睑下垂,伴有外斜视现象。患者足月顺产。其母孕期体健。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1。瞳孔直径:右眼约3~4mm,左眼约5~6mm;瞳孔对光反应:右眼正常,左眼迟钝。双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位:右眼33cm,角膜映光-30°R/L10°。眼球运动:左眼上转、内转、下转均显著受限,外转正常。Titmus立体视检查大于3000s,同视机检查无一级功能。问题:为明确诊断,患者首先需进行下列哪些检查( )A、反复多次的斜视角度测量B、头部MRIC、眼眶CTD、局部麻醉下被动牵拉试验E、散瞳验光F、血常规检查问题:该患者初步诊断为( )A、左眼动眼神经麻痹B、左眼上直肌麻痹C、左眼下直肌麻痹D、左眼内直肌麻痹E、左眼上、下直肌均麻痹F、左眼弱视问题:动眼神经麻痹需要与下列哪些疾病相鉴别( )A、左眼上直肌麻痹B、左眼下直肌麻痹C、左眼内直肌麻痹D、左眼上、下直肌均麻痹E、左眼多条眼外肌纤维化F、重症肌无力问题:目前该患者需采取下列哪些治疗方案( )A、神经科会诊排除颅内病变B、斜视手术矫正外斜视C、首选外直肌大量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D、手术目的为改善外观,眼球运动不可能改善E、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F、应用针灸等物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