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输电线路、直流接地极线路杆塔保护接地电阻不宜大于()Ω。A、10B、20C、30D、40

交直流输电线路、直流接地极线路杆塔保护接地电阻不宜大于()Ω。

  • A、10
  • B、20
  • C、30
  • D、40

相关考题:

运行中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接地极线路和接地极应视为带电线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架空线路杆塔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A.1OΩ; B.5Ω; C.4Ω; D.30Ω。

架空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由较多水平接地极或垂直接地极组成时,垂直接地极的间距及水平接地极的间距应符合下列哪一规定? A)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应大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大于5m B)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大于5m C)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应大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5m D)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5m

高压架空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一般根据土壤电阻率P的大小而采用不同的型式。现已知某线路杆塔是在土壤电阻率为1OOΩ?m<ρ≤300Ω?m的地区,其接地装置可采用的型式是()。A.利用铁塔和钢筋混凝土杆自然接地;B.人工接地装里采用放射形,且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5m;C.人工接地装I囷绕杆塔基硇敷设成闭合环形,且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3m;D.人工接地装里采用水平敷设,且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m。

架空线路杆塔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直流线路()保护目的是检测直流线路上的接地故障。A、行波保护B、接地极线断线保护C、直流开路试验保护

直流极控及保护主要包括:直流场保护、直流线路保护、接地极引线保护等。

直流线路()保护目的是检测直流线路上的接地故障,并且通过控制活动熄灭故障电流。A、行波保护B、接地极线断线保护C、直流开路试验保护

两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构成主要有下列哪些部分组成?()A、整流站B、逆变站C、直流输电线路D、接地极

新建线路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建直流线路时需要在系统中选择“是否接地极”B、输电线路的起点类型分为间隔、杆塔、电缆T接头C、输电线路的终点类型分为间隔、杆塔、电缆T接头D、线路架设方式分为:架空、电缆、混合三种

两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构成主要有整流站、逆变站和()三部分。A、交流滤波器B、直流输电线路C、接地极D、控制保护系统

架空线路杆塔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欧姆。A、4B、10C、20D、30

架空线路杆塔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Ω。A、4B、10C、20D、30

送电线路(包括直流换流站的接地极线路)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是指送电线路工程的基础、杆塔组立、架线和附件安装。

直流输电系统损耗主要有()。A、两端换流站损耗B、直流输电线路损耗C、接地极系统损耗D、站用电损耗

背靠背直流系统与长距离双端直流系统的区别是()。A、无交流滤波器B、无直流输电线路C、无直流滤波器D、无接地极线路

两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构成主要有()、()和()三部分。A、整流站B、直流输电线路C、逆变站D、接地极

直流输电线路损耗主要由以下哪些损耗构成()A、交流线路电阻损耗B、直流线路电阻损耗C、直流接地极系统损耗D、直流线路电晕损耗

不同直流输电系统不得共用接地极线路及线路杆塔,可以采用共用接地极方式。()

运行中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接地极线路和接地极应视为()。

对运行中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接地极线路和接地极有何要求?

送电线路的杆塔接地装置主要是为了泄流雷电流入地,以保持线路具有一定的耐雷水平。对于由水平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组成的接地装置,为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接地极间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A、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应大于5m。B、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大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大于5m。C、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5m。D、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应大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应小于5m。

架空线路杆塔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A、30ΩB、20ΩC、10ΩD、4Ω

用一只具有E、P、C三接线柱的接地电阻测试仪,在进行杆塔接地电阻测量时,将被测接地极与杆塔断开,且将仪器的()。A、E与接地极相连,C接内侧,P接外侧B、E与接地极相连,P接内侧,C接外侧C、E与接地极相连,C接横线路方向内侧,P接同一横线路方向外侧D、E与接地极相连,P接横线路方向内侧,C接同一横线路方向外侧

使用接地摇表测量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电阻时,应()与杆塔连接的接地引线。

使用接地摇表测量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时,接地引线要与所连接的杆塔()。

单选题架空线路杆塔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A30ΩB20ΩC10ΩD4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