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收藏或观赏书画的人,在书画的本幅或者尾纸上所题简单字句,记述观看这件作品的时间或地点,称为(  )。A观款B落款C题跋D题赞

多选题
收藏或观赏书画的人,在书画的本幅或者尾纸上所题简单字句,记述观看这件作品的时间或地点,称为(  )。
A

观款

B

落款

C

题跋

D

题赞


参考解析

解析:
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称为跋,总称题跋。A项,观款表示某作品经观者看过,观者对作品的真伪、艺术成就的高下等不加评判,不表示个人的意见,采取旁观者的态度。B项,落款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D项,题赞即是题写赞语或赞文。

相关考题:

李某在A市是家喻户晓的画家,某书画收藏中心与李某签订了一份委托作品创作合同。合同规定,李某应交给该书画收藏中心五幅自己的新作品,报酬为5万元。同年,李某将其所画作品交付书画收藏中心,并领取报酬5万元。第二年,该书画收藏中心举办一次大规模的画展,将李某的五幅作品全部展出。李某得知后提出异议,认为书画收藏中心未经他的同意擅自展出他的作品,侵犯了他的著作权。与此同时,书画收藏中心又将该五幅画连同其他作品结集出版。(2)书画收藏中心将该五幅画连同其他作品结集出版的行为有无法律依据?

李某在A市是家喻户晓的画家,某书画收藏中心与李某签订了一份委托作品创作合同。合同规定,李某应交给该书画收藏中心五幅自己的新作品,报酬为4万元。同年,李某将其所画作品交付书画收藏中心,并领取报酬万元。第二年,该书画收藏中心举办一次大规模的画展,将李某的五幅作品全部展出。李某得知后提出异议,认为书画收藏中心未经他的同意擅自展出他的作品,侵犯了他的著作权。与此同时。书画收藏中心又将该五幅画连同其他作品结集出版。(1).书画收藏中心未经李某同意将李某作品展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李某的权利?为什么?(2).书画收藏中心将该五幅画连同其他作品结集出版的行为有无法律依据?

宏达公司举行成立五周年庆典,几十位画家、书法家到会泼墨作画、挥毫题词表示祝贺,留下了近百幅书画作品赠与宏达公司。会后宏达公司首先将这些字画作品陈列展览了三十天;然后结集正式出版了纪念画册,定价88元,发行3000册;随后再将纪念画册放在其网站上供人浏览。部分画家、书法家知悉上述情况后指责宏达公司侵犯其着作权。宏达公司认为,这近百幅书画作品都已明确赠与该公司,因此其上述陈列展览、出版发行和网络传播活动不构成侵权。问:(1)宏达公司陈列展览这近百幅书画作品的行为是否侵犯着作权?为什么?(2)宏达公司将这近百幅书画作品出版发行纪念画册是否是侵犯着作权的行为?为什么?(3)宏达公司将这近百幅书画作品组成的纪念画册上网传播是否是侵犯着作权的行为?理由何在?

收藏书画艺术品应该掌握的要点有:() A.作品必须有高难度的技巧B.投资画作须有精品意识C.大师作品具体较高的收藏价值D.作品必须有鲜明的独特的风格

甲的父亲生前收藏有一幅徐悲鸿书画真迹,2008年甲的父亲去世之后,甲继承了该画的所有权。甲的好朋友乙是一位美术爱好者,他知道甲家收藏有此书画。乙以欣赏为名,从甲手中借走了此画,一直不还。甲多次向乙追要,乙谎称该画不慎丢失,并立下字据,说明一旦找到,就及时归还。 2010年乙以从甲处拿来的真迹为蓝本,找人临摹了此书画。同年5月,乙以合法所有权人的身份以50万元的价格将临摹的书画仿称为真迹转让给A书画店的老板丙。 2011年甲偶然发现A书画店有一幅徐悲鸿书画和乙借走的那幅一模一样,就向丙提出返还该画的要求,丙说是自己花50万元买来的不予返还,于是双方发生争议并诉至法院。经过法院指定的专业鉴定机构鉴定,发现争议的书画并非徐悲鸿的真迹,只是绘制上乘的一幅赝 品。于是,甲要求乙返还真迹I丙主张与乙之问的转让行为无效,要求乙返还50万元。 要求:根据以上事实并结合法律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某书画店与著名书法家赵某签订了一份委托书法作品创作合同。双方约定,赵某交付书画店20副对联作品,书画店支付赵某5000元报酬。赵某因不慎跌倒致使右臂受伤,不能创作,于是他委托他儿子代为书写了全部对联,以此交付书画店,书画店支付了全部报酬。但是不久书画店感到作品风格与赵某不同,遂请专家鉴定,结果发现属他人作品。赵某辩解说,他可以委托他的儿子代理其创作。赵某的说法是错误的。( )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书画的装裱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工艺。至迟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并不完善。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 唐代,以人物、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了很大发展,产生了卷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五代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由于画绢幅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成为可能。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设立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不过,著名书画家米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的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因而,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朝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装裱的机构。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在装裱样式上更加完备,挂轴画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在装裱理论方面,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书画装裱因为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清代出现的“京裱”与“苏裱” 并称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京裱”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防蛀,直至今日,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书画装裱能够更好地表现书画的艺术魅力,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对繁荣传统文化发挥着独特作用。《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装裱与修复的缘故。5、下列关于“书画装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使书画装裱发展迟缓B、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使书画装裱材料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C、书画创作的繁荣能促进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D、统治者的重视促进了宋明两代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

中国古代书画中的许多旷世杰作都是一些尺幅很小的作品,但这并不妨碍后代书画家欣赏和膜拜。反观当下画坛,书画市场的火热吸引了大批对艺术品经验欠缺的新投资者加入,由于他们对书画的价值判断缺乏认知,误以为画越大,价值一定越高,便不加选择地购藏了一些毫无价值的“大作”,最终叫苦不迭。而一些书画家为了迎合这种市场喜好,亦不再一心专注于作品的内在质量,而是热衷于投其所好,盲目求大,于是大而空、缺乏笔墨与内涵表现的“巨制”不断涌向市场,既扰乱了市场,也使自己离真正的艺术创作距离越来越远。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资者大多对书画作品的价值缺乏认知B.古代书画作品的尺幅越小越具收藏价值C.部分艺术家的创作心态与市场价值密切相关D.现代书画作品的内在质量易受到市场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下,明星书画走向市场是很自然的现象,出现“天价”也很正常,毕竟有需求就有市场。问题的关键是,抱什么样的心态去收藏它。如果想以此来收藏传家、保值增值,那这种投资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毕竟这类书画收藏,虽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但原则上不宜久藏,也就难以长久流传。书画收藏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不仅要考虑作者的名气,影响力、技法、意境、学术思想,还要考虑作品的题材、品相、尺幅、存世量 等诸多因素,更与收藏者的财力、眼力、魄力息息相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明星书画不具有收藏价值B.书画收藏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C.对于艺术品来说有需求就有市场D.“天价”明星书画的出现无可厚非

甲的父亲生前收藏有一幅徐悲鸿书画真迹,2015年1月甲的父亲去世之后,甲继承了该画的所有权。甲的好朋友乙是一位美术爱好者,他知道甲家收藏有此书画。乙以欣赏为名,从甲手中借走了此画,一直不还。甲多次向乙追要,乙谎称该画不慎丢失,并立下字据,说明一旦找到,就及时归还。之后乙以从甲处拿来的真迹为蓝本,找人临摹了此书画。同年10月,乙以合法所有权人的身份以50万元的价格将临摹的书画仿称为真迹转让给A书画店的老板丙。2016年甲偶然发现A书画店有一幅徐悲鸿书画和乙借走的那幅一模一样,就向丙提出返还该画的要求,丙说是自己花50万元买来的,不予返还,于是双方发生争议并诉至法院。经过法院指定的专业鉴定机构鉴定,发现该争议的书画并非徐悲鸿的真迹,只是绘制上乘的一幅赝品。于是,甲要求乙返还真迹;丙主张撤销与乙之间的转让行为,并要求乙返还50万元。要求:根据以上事实并结合法律规定,回答下列问题。(1)甲何时取得该画的所有权?并说明理由。(2)丙主张撤销与乙之间的转让行为,并要求乙返还50万元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3)如果乙转让给丙的书画是从甲处借来的那幅,且丙支付了合理的价款,丙是否可以取得该书画的所有权?并说明理由。(4)如果乙将该书画的真迹无偿赠送给不知情的丁,丁是否可以取得该书画的所有权?并说明理由。

在园林中,用来观赏风景、收藏书画的建筑是( )。A.楼阁B.厅堂C.亭D.榭

核雕与书画作品的收藏一样,名家的精品才是收藏的最好选择,这也是保值增值的关键。

1998年3月,画家秦某因出国将他的一幅书画交给朋友书画鉴赏家古某保存。古某对秦某的这幅书画非常欣赏,爱不释手。1998年8月,中国美术协会组织一次书画展,古某未经秦某同意擅自将该书画提供展出。展览中,一茶叶生产企业看中该书画的意境,未经许可,将该书画的一部印制在该企业的包装上。古某发现后,要求该茶叶生产商停止侵权,损害赔偿。问:如果秦某将该书画送给了古某,古某是否有权提供展览?

1998年3月,画家秦某因出国将他的一幅书画交给朋友书画鉴赏家古某保存。古某对秦某的这幅书画非常欣赏,爱不释手。1998年8月,中国美术协会组织一次书画展,古某未经秦某同意擅自将该书画提供展出。展览中,一茶叶生产企业看中该书画的意境,未经许可,将该书画的一部印制在该企业的包装上。古某发现后,要求该茶叶生产商停止侵权,损害赔偿。问:古某未经秦某同意将该书画交付展览的行为是否侵犯秦某的著作权?

将其收藏的明清书画名家珍品二百余幅全部捐赠家乡的是谁?

收藏书画艺术品应掌握的要点是()A、作品有鲜明的独特风格B、作品已被炒作C、作品有高难度的技巧D、作品是海外作家

甲的父亲生前收藏有一幅齐白石书画真迹,且将此书画视为珍品慎重保存,从不外借。甲的好朋友乙是一位美术爱好者,他知道甲家收藏此书画。2007年甲的父亲去世之后,乙到甲家向甲借走了此书画。甲多次向乙追要,乙在此情况下向甲写下了证明:本人大约在2007年从甲家拿了一幅画,据说是齐白石画的,当时由于不在意,不慎丢失,特此证明(何时找到,定及时归还)。2008年乙以从甲处拿来的真迹为蓝本,找人临摹了此书画。同年5月以自己拥有该书画的合法所有权为由和经典画堂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以15万元的价格将齐白石的这幅真迹转让与经典画堂。2009年甲听亲戚说在经典画堂有一幅画和其父收藏的那幅一模一样,甲感到很奇怪,于是来到该书画店。当他确认该画正是他曾经借给乙的那幅时,就向该店的老板丙提出返还该画的要求,丙说是自己花了15万元买来的不予返还,于是双方发生争议并诉至法院。经过法院指定的专业鉴定机构鉴定,发现争议的书画并非齐白石的真迹,只是绘制上乘的一幅赝品。于是,甲要求乙返还真迹,丙要求确认他和乙签订的买卖合同无效,要求乙返还15万元现金并且赔偿由此给其造成的一切损失。乙辩称从甲处拿来的就是赝品。法院是否能够确定乙和丙之间的买卖合同无效()A、能B、不能

()的结合是中国画所独具的特点。A、诗画B、书画C、书画印D、诗书画印

单选题在园林中,用来观赏风景、收藏书画的建筑是( )。A楼阁B厅堂C亭D榭

多选题某游客在郑州购得一书画作品,上题“岁在甲申铭德画于开封并记。已知该年(2005)为乙酉年,据推算,该书画作品创作于公元(  )。A2003年B2004年C2005年D2006年

填空题纸上谈兵。猜书画摄影词语。()

填空题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是指()植物?

问答题天风公司举行成立五周年庆典,几十位画家、书法家到会泼墨作画、挥毫题词表示祝贺,留下了近百幅书画作品赠与天风公司。会后天风公司首先将这些字画作品陈列展览了三十天;然后结集正式出版了纪念画册,定价88元,发行3000册;随后再将纪念画册放在其网站上供人浏览。部分画家、书法家知悉上述情况后指责天风公司侵犯其著作权。天风公司认为,这近百幅书画作品都已明确赠与该公司,因此其上述陈列展览、出版发行和网络传播活动不构成侵权。请问:(1)天风公司陈列展览这近百幅书画作品的行为是否侵犯著作权?为什么?(2)天风公司将这近百幅书画作品出版发行纪念画册是否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为什么?(3)天风公司将这近百幅书画作品组成的纪念画册上网传播是否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理由何在?

多选题收藏书画艺术品应掌握的要点是()A作品有鲜明的独特风格B作品已被炒作C作品有高难度的技巧D作品是海外作家

单选题关于书画估价步骤正确的是(  )。A鉴别其真伪,品质鉴定,确定其艺术价值及在书画发展史上的价值,参照近期国内外拍卖行情,考虑当时书画艺术鉴赏收藏家的意向综合分析,作出估价结论B确定其艺术价值及在书画发展史上的价值,品质鉴定,鉴别其真伪,参照近期国内外拍卖行情,考虑当时书画艺术鉴赏收藏家的意向综合分析,作出估价结论C考虑当时书画艺术鉴赏收藏家的意向综合分析,确定其艺术价值及在书画发展史上的价值,品质鉴定,鉴别其真伪,参照近期国内外拍卖行情,作出估价结论D品质鉴定,鉴别其真伪,确定其艺术价值及在书画发展史上的价值,参照近期国内外拍卖行情,考虑当时书画艺术鉴赏收藏家的意向综合分析,作出估价结论

问答题李某在A市是家喻户晓的画家,某书画收藏中心与李某签订了一份委托作品创作合同。合同规定,李某应交给该书画收藏中心五幅自己的新作品,报酬为4万元。同年,李某将其所画作品交付书画收藏中心,并领取报酬万元。第二年,该书画收藏中心举办一次大规模的画展,将李某的五幅作品全部展出。李某得知后提出异议,认为书画收藏中心未经他的同意擅自展出他的作品,侵犯了他的著作权。与此同时。书画收藏中心又将该五幅画连同其他作品结集出版。(1).书画收藏中心未经李某同意将李某作品展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李某的权利?为什么?(2).书画收藏中心将该五幅画连同其他作品结集出版的行为有无法律依据?

单选题()的结合是中国画所独具的特点。A诗画B书画C书画印D诗书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