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分子气相反应A+B=D,其阈能为50.0kJ•mol-1,反应在400K时进行,该反应的活化焓△≠rHm为()。A、46.674kJ•mol-1B、48.337kJ•mol-1C、45.012kJ•mol-1D、43.349kJ•mol-1

双分子气相反应A+B=D,其阈能为50.0kJ•mol-1,反应在400K时进行,该反应的活化焓△rHm为()。

  • A、46.674kJ•mol-1
  • B、48.337kJ•mol-1
  • C、45.012kJ•mol-1
  • D、43.349kJ•mol-1

相关考题:

反应A+B→P+...,当A初浓度等于 B的初浓度时() A、若为二级反应,则必为双分子反应B、若为双分子反应,则必为二级反应C、若为二级反应,则必为基元反应D、若为二级反应,则必为复杂反应

某化学反应式为 A+B=C,则该反应为双分子反应。()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按碰撞理论,气相双分子反应的温度升高能使反应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下列关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描述,正确的是A、双抗体夹心法是用固相抗体和标记抗体与待测标本中相应抗原反应B、双抗体夹心法分析其检测的发光量与待测的抗原含量成反比C、固相抗原竞争法常用于小分子抗原的测定D、固相抗原竞争法分析其检测的发光量与待测的抗原含量成正比E、双抗体夹心法常用于大分子抗原的测定

()对有气相参加,且及应前后气相分子数不同的反应均产生影响,但使反应向生成气相多的方向进行。A.渣洗B.真空C.搅拌D.眼线

Br2分子分解为Br原子需要的最低离解能为190KJ。mo1-1,求引起溴分子解离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子的波长与频率。

若反应A+B→Y+Z的速率方程为:r=kCACB,则该反应是二级反应,且肯定是双分子反应。()

根据双膜理论,气液两相界面存在一层处于层流状态的(),气体以分子扩散形式从气相主体通过此两层层流薄膜进入液相主体。A、水溶胶膜B、气膜C、液膜D、气液混合膜

以下过程表示吸收过程的是()。A、气体分子→气液界面→液相B、气体分子→气液界面→液相C、液相分子→气液界面→气相D、以上均错误

对于气相可逆反应,增大压力,有利于分子数减少的反应进行。

当气液比提高时,液相的()更多地进入气相中,而气体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远低于液相停留时间,这样就减少了小分子的液化油继续发生裂化反应的可能性,却增加了液相中大分子的沥青烯和前沥青烯在反应器内的(),从而提高了它们的转化率。另外,气液比的提高会增加液相的(返混程度),这对反应也是有利的。

根据双膜理论,吸收质从气相主体转移到液相主体整个过程的阻力可归结为()。A、两相界面存在的阻力B、气液两相主体中的扩散的阻力C、气液两相滞流层中分子扩散的阻力

()对有气相参加,且及应前后气相分子数不同的反应均产生影响,但使反应向生成气相多的方向进行。A、渣洗B、真空C、搅拌D、眼线

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不属于扩散过程的步骤是()。A、反应物分子从气相主体向固体催化剂外表面传递B、反应物分子从固体催化剂外表面向催化剂内表面传递C、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D、反应物分子从催化剂内表面向外表面传递

提高煤液化反应的气液比,会使反应器内液相的较小分子更多地进入气相。

反应A+B→C+D的速率方程为r=k[A][B],则反应:()。A、是二分子反应B、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C、不是二分子反应D、是对A、B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化学反应的前提是参与反应的所有物料达到分子尺度上的均匀,成为均一的气相或液相。

若反应A+B→Y+Z的速率方程为:r=kcAcB,则该反应是二级反应,且肯定不是双分子反应。

对于任意给定的化学反应A+B→2D,则在动力学研究中()A、表明它为二级反应B、表明它是双分子反应C、表示了反应物与产物分子间的计量关系D、表明它为基元反应

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其阈能为50.0 kJ·mol-1,反应在400K时进行,该反应的活化焓 ΔrH≠m为()A、46.674 kJ·mol-1B、48.337 kJ·mol-1C、45.012 kJ·mol-1D、43.349 kJ·mol-1

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其阈能为40 kJ·mol-1,有效碰撞分数是6 × 10-4,该反应进行的温度是()A、 649K ;B、 921K ;C、 268K ;D、 1202K 。

气相催化反应气体分子发生反应必须经过的七个步骤为:()

双分子气相反应A+B=D,其阈能为40kJ•mol-1,有效碰撞分数是6×10-4,该反应进行的温度是()。A、649KB、921KC、268KD、1202K

单选题“或”的逻辑功能在气动控制中用()来实现,其逻辑功能表达式为Y=A+B。A5/2双气控阀B梭阀C双压阀

单选题根据双膜理论,吸收质从气相主体转移到液相主体整个过程的阻力可归结为()。A两相界面存在的阻力B气液两相主体中的扩散的阻力C气液两相滞流层中分子扩散的阻力

单选题根据双膜理论,吸收质从气相主体转移到液相主体整个过程的阻力可归结为()。A两相界面存在的阻力B气液两相主体中的扩散的阻力C气液两相滞流层中分子扩散的阻力D气相主体的涡流扩散阻力

单选题范弟姆特方程式H=A+B/u+Cu中,常数B代表()A涡流扩散相B分子扩散相C分子扩散系数D传质阻力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