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观测,实际看到的积雨云母体量只有4成,但根据连续观测判断,积雨云母体量已经达到5成,则必须编发雷雨形势危险报。

某次观测,实际看到的积雨云母体量只有4成,但根据连续观测判断,积雨云母体量已经达到5成,则必须编发雷雨形势危险报。


相关考题:

观测站可以分为()A、连续观测站B、间隙观测站C、补充观测站D、附加观测站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补充地面气象观测的说法,正确的有()。A: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不可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B: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C:二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D:一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应进行为期2年的连续观测

测站闻到雷声或见闪电,但CB的母体未见,此时CL云码应根据()云况编报。A、CB估测B、实际观测C、判断

观测时测站有雾或其他视程障碍现象时,天气报中h编报说明正确的是()A、全部天空可辨时,按正常情况编报。B、全部天空不可辨时,h报³,N报9,8NhCLCMCH组省略不报。C、部分天空可辨且观测到有云时,h用所见到的最低的云底部高度编报;这时,总云量无法估计,根据判断编报。D、部分天空可辨,但未观测到云时,可由观测员根据连续观测的情况判断处理。

具体观测程序,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和观测时的天气状况确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变动。()

未观测到积雨云母体,无法判断是否为积雨云云顶残余部分的占状云,应记为()。

每月的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观测3次,每个观测月连续观测24小时,此观测称为间隙式观测。

相似云的观测有一定的难度,在观测时如何区分积雨云和雨层云?

计算题:用水管倾斜仪进行坝基倾斜观测,设两钵中心间距L=60m,首次观测值a1=3.504mm,b1=1.212mm,某次观测值为ai=4.786mm,bi=0.110mm,求某次A、B两点间的垂直位移h和倾斜角a?

变形观测只有基础沉降与倾斜观测。

关于交通量观测站,正确的说法是()A、控制测站亦称间隙观测站B、控制测站亦称连续观测站C、辅助测站亦称连续观测站D、辅助测站亦称补充测站

关于补充地面气象观测的说法,正确的是()。A、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不可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B、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C、二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D、一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应进行为期二年的连续观测

哪类观测站设置在断面交通量可反映代表路段交通量的路段()A、间隙式流量观测站B、连续式观测站C、间隙式观测站或连续式观测站D、交通流量观测站

测站闻到雷声或见闪电,但CB的母体未见,此时CL云码应根据()云况编报。A、Cb估测B、.实际观测C、.判断D、Cb编报3或9

判断题自动站某次定时人工观测未进行,每发生一次算10个错情。()A对B错

问答题相似云的观测有一定的难度,在观测时如何区分积雨云和雨层云?

判断题位于地球北极的观测者,可看到88个星座。A对B错

判断题具体观测程序,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和观测时的天气状况确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变动。()A对B错

单选题按照HJ2.2-2008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24次的连续观测资料,对于每日实际观测次数不足24次的,应进行差值处理,若实际观测次数为一日8次以上,应采用( )。A均值插值法B两端插值法C跳跃插值法D连续均匀插值法

判断题《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各市、县气象局可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观测任务,开展应急气象观测。A对B错

判断题每月的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观测3次,每个观测月连续观测24小时,此观测称为间隙式观测。A对B错

判断题变形观测只有基础沉降与倾斜观测。A对B错

问答题计算题:用水管倾斜仪进行坝基倾斜观测,设两钵中心间距L=60m,首次观测值a1=3.504mm,b1=1.212mm,某次观测值为ai=4.786mm,bi=0.110mm,求某次A、B两点间的垂直位移h和倾斜角a?

单选题测站闻到雷声或见闪电,但CB的母体未见,此时CL云码应根据()云况编报。ACB估测B实际观测C判断

判断题某次观测,实际看到的积雨云母体量只有4成,但根据连续观测判断,积雨云母体量已经达到5成,则必须编发雷雨形势危险报。A对B错

填空题未观测到积雨云母体,无法判断是否为积雨云云顶残余部分的占状云,应记为()。

单选题两距离定位时,两圆弧位置线通常交于两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观测船位,下列哪种判定观测船位的方法是错误的()。A靠近推算船位的一个交点是正确的观测船位B根据所测物标与船位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哪个是观测船位C连续多次定位,根据船舶的航迹分布情况来确定观测船位D根据船舶的航向来确定观测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