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压取样单元中,取样单元应含有()。A、输入端B、输出端C、测量端D、快速熔断保险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压取样单元中,取样单元应含有()。

  • A、输入端
  • B、输出端
  • C、测量端
  • D、快速熔断保险

相关考题: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从电压互感器获取二次电压信号时,应防止()。A、开路B、短路C、开路和短路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流取样单元中,取样单元应免维护,正常使用寿命不应低于()年。A、5B、8C、10D、15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压取样单元应具有()措施。A、过压保护B、过流保护C、失压保护D、零序保护

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带电检测项目有()。A、红外热像检测B、相对介质损耗因数C、相对电容量比值D、高频法局部放电检测

电压反馈的取样环节与放大器输出端串联,电流反馈的取样环节与放大器的输出端并联。()

下列关于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备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两种测量功能B、测试仪器具备抗外部干扰功能C、测试仪器断电后可连续工作5小时以上D、取样单元上应标有明确的接线操作说明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应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A、图纸B、上次检测的记录C、标准化作业工艺卡D、作业指导书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电容量比值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变化范围不超过()。A、±3%B、±4%C、±5%D、±6%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取样单元接入电容型设备末屏接地线上,应具备()和防止末屏开路功能。A、过压保护B、过流保护C、单端保护D、双端保护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待测设备表面应()。A、平整B、干燥C、清洁D、潮湿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工作不得少于()人。A、1B、2C、3D、4

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所谓电流反馈是指()。A、取样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是串联的B、取样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是串联的C、取样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是并联的D、取样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是串联的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对待测设备的要求是()。A、待测设备处于运行状态B、待测设备已安装取样单元,满足带电测试要求C、待测设备表面应干燥D、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同相设备介损测量值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变化范围不超过()。A、±0.3%B、±0.2%C、±0.4%D、±0.1%

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带电检测用电流取样单元应,具备优良的()性能,且便于安装固定在被测设备下方的支柱或支架上使用。A、防锈B、防潮C、防风D、防腐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器要求主要技术指标中,介质损耗因数:−1~(),±(标准读数绝对值×0.5%+0.001)。A、1B、2C、3D、4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对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受其电磁单元结构及参数等因素影响,测得的介质损耗差值可能()。A、较小B、合适C、较大D、为零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取样单元有()。A、电流取样单元B、电压取样单元C、电感取样单元D、电容取样单元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流取样单元中,回路导线材质宜选用多股铜导线,截面积不小于()mm2。A、3B、4C、5D、6

关于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待测设备要求,错误的是()。A、待测设备处于运行状态B、待测设备已安装取样单元,满足带电测试要求C、待测设备表面应清洁、干燥D、设备上有外部作业时应加强监护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前应检查()是否满足检测条件。A、环境B、人员C、仪器D、设备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采取绝对测量法时,电压信号应通过()获取。A、检修电源B、插座电源C、电压互感器测量绕组D、电压互感器保护绕组

下列关于耦合电容器说法正确的是()。A、低压端对地绝缘电阻≥2000MΩB、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5%C、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变化量≤0.003D、相对电容量比值初值差≤5%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人员应经()并考试合格。A、理论培训B、上岗培训C、专门培训D、现场培训

对于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仪器需要具备()两种测量功能。A、电压测量法B、绝对测量法C、相对测量法D、电流测量法

进行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时,防止设备末屏()。取样单元引线连接牢固,符合通流能力要求,测试前应检查电流测试引线导通情况,测试结束保证末屏()。A、开路;对地绝缘B、短路;对地绝缘C、开路;可靠接地D、短路;可靠接地

套管检测项目包括哪些()。A、红外热像检测B、高频局部放电检测C、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D、相对电容量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