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设备的放行数量限制和维护要求,手提式氧气瓶对应旅客人数,手提式氧气瓶的放行数量如下().A、旅客人数0<旅客人数≤50配1个B、旅客人数50<旅客人数≤100配2个C、旅客人数100<旅客人数≤150配3个D、旅客人数150<旅客人数≤200配3个

应急设备的放行数量限制和维护要求,手提式氧气瓶对应旅客人数,手提式氧气瓶的放行数量如下().

  • A、旅客人数0<旅客人数≤50配1个
  • B、旅客人数50<旅客人数≤100配2个
  • C、旅客人数100<旅客人数≤150配3个
  • D、旅客人数150<旅客人数≤200配3个

相关考题:

手提式氧气瓶高流量出口(HI)每分钟流出4立升,可用155分钟。

飞机乘员应急医疗用氧采用()A、手提式氧气瓶B、化学氧气发生器C、连续性氧气系统D、低压氧气瓶

飞机上携带的应急氧气瓶仅供紧急情况使用,如为旅客医用氧气在航行中耗尽,考虑到放行要求,则不允许使用机载应急氧气瓶。

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明确应急设备和器材储存、配备的场所、数量,并定期对应急设备和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养。A、应急物资保障体系B、应急资金储备制度C、应急物资购买计划D、应急设施放置场所

手提式蓄电池应急灯

现代客机失压时旅客用氧的氧气源通常是()A、高压氧气瓶B、化学氧气发生器C、手提式氧气瓶D、连续性氧气系统

旅客机氧气源通常是()A、机组氧气瓶B、手提式氧气瓶C、化学氧气发生器D、氧气袋

手提式应急无线电设备平时应保存在()。A、救生艇筏内B、海图室内C、储物间

手提式应急无线电设备平时应保存在()A、救生艇筏内B、海图室内C、储物间D、驾驶室内

如下设备中飞机上没有安装A、应急斧B、手提灭火瓶C、逃逸绳D、手提氧气瓶

客舱旅客氧气来源()A、氧气发生器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氧气B、手提氧气瓶C、高压大氧气瓶D、氧气发生器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氧气和手提氧气瓶

手提式氧气瓶的配备标准是50到100人配2个。

手提行李的储藏和控制包括()A、旅客登机时,乘务员应按有关规定对每个旅客手提行李进行检查,控制其尺寸、重量和数量B、若旅客的手提行李超过规定,应及时报告机长,通知地面工作人员将超大超重的行李进行托运C、客舱中安排不下的行李及时托运D、易碎怕压的物品应合理放置并由旅客自行保管(应急出口除外,同时确保不得超过前限制区域靠走廊座位限制区域);若旅客要求乘务员代为保管,则应向其讲明物品损坏的责任

海伦灭火瓶的放行限制和维护要求如下().A、海伦灭火瓶必须在客舱中平均分布B、手提式灭火瓶所需的放行数量为4个;C、驾驶舱内必须配备1个灭火瓶;D、客舱内必须配备3个灭火瓶,且有1个位于方便之处易于在厨房中使用

使用于A319-112/115型飞机的手提式氧气瓶,放瓶体充满氧气后,容量为()立升。

手提式氧气瓶的使用方法()A、取出手提式氧气瓶;B、打开其中一个防尘帽(根据需要);C、插上氧气面罩;D、打开开关活门;E、检查氧气袋是否充满;F、戴上氧气面罩。

在释压情况下,飞机到达安全高度后,乘务员应携带手提式氧气瓶在客舱巡视。

手提行李的储藏规定说法正确的是:()A、手提行李不能放置在影响机组接近应急设备或阻挡旅客看到信号指示牌的任何区域内。B、不封闭的衣帽间仅能用来放置衣物或是悬挂衣袋,手提行李不能放置在这些区域的地板上。C、手提行李可放置在座椅上、卫生间内、空餐车。D、每个储藏区域都标明了各自的重量限制,客舱乘务员应在旅客登机时监督储放行李,确保这些储藏区域的重限。

飞机到达安全高度,并且飞行机组已宣布可以安全走动,乘务员对旅客和客舱的检查应包括()A、携带手提式氧气瓶对缺氧旅客供氧B、如机身有裂缝应重新安置旅客的座位C、检查厕所内有无旅客D、检查舱内有无火源

下面哪些是不属于驾驶舱的应急设备()A、海伦灭火器B、PBEC、手提式氧气瓶D、ELT

释压结束,到达安全高度后乘务员应该()。A、立即展开服务工作B、不要把氧气面罩收回原位,将其相对固定C、不要调整旅客座位D、携带手提式氧气瓶提供给有需要的旅客

使用手提式氧气瓶时应()米内禁烟。A、1米B、2米C、4米

一个氧气出口的手提式氧气瓶,可通过调节开关活门调节控制氧气输出流量。

释压过程结束后,乘务组应注意向驾驶舱报告使用手提氧气瓶等应急设备的信息。

A380飞机客舱氧气系统包括()A、释压时供旅客和客舱机组使用的气态氧气,供医疗使用的手提式氧气瓶和供机组灭火或隔烟时使用的PBEB、化学氧气发生器、手提式氧气瓶和PBEC、供机组和旅客使用的氧气瓶、释压时使用的化学氧气发生器和灭火和隔烟时使用的PBED、洗手间返回座位灯灭

单选题手提式应急无线电设备平时应保存在()。A救生艇筏内B海图室内C储物间

单选题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明确应急设备和器材储存、配备的场所、数量,并定期对应急设备和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养。A应急物资保障体系B应急资金储备制度C应急物资购买计划D应急设施放置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