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量成分分析的待测组分含量范围是:()A、1~10%B、0.1~1%C、<0.01%D、<0.001%

痕量成分分析的待测组分含量范围是:()

  • A、1~10%
  • B、0.1~1%
  • C、<0.01%
  • D、<0.001%

相关考题:

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 A、B、>0.1%C、D、>1%

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通常用于分析待测组分的含量小于1%的测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在0.01~1%范围内的分析为:( )A.痕量组分分析B.量组分分析C.微量分析D.半微量分析

仪器分析一般适合于微量或痕量组分的测定,因此也更适合于高含量组分的测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在化学分析中,常依照下面的规定来确定物质量范围: ⑴常量分析:是对被测物质大于0.1g以上的试样进行的分析; ⑵半微量分析:是对被测物质在10~100mg范围试样进行的分析; ⑶微量分析:是对被测物质在1~10mg范围试样进行的分析; ⑷超微量分析:是对被测物质在1mg以下的试样进行的分析; ⑸痕量分析:是对被测组分的含量小于0.01%的分析; ⑹超痕量分析:是对被测组分的含量小于0.001%的分析。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根据称量反应产物的重量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一类定量分析法,称()。

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A、<0.1%B、>0.1%C、<1%D、>1%

以待测组分的标准品作对照物质,对比求算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为内标法。()

通常根据被测组分百分量,可将被测组分分成常量组分(),微量组分()和痕量组分()。

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在0.01~1%范围内的分析为:()。A、痕量组分分析B、常量组分分析C、微量分析D、半微量分析

称量分析是根据()的质量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称量分析是根据称量反应产物的()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一类定量分析方法。A、重量B、体积C、温度D、长度

热导检测器式分析仪用来测量混合气体中某一待测组分的含量,混合气体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背景组分之间热导率有显著差别B、背景组分之间热导率相近C、被测组分与背景组分热导率相近D、被测组分与背景组分热导率有显著差别

根据样品中待测组分的正常值、最高和最低值、背景成分及样品温度、压力、异相物等选择分析仪表的()。A、性能指标B、类型C、测量范围D、预处理装置

分离不同含量待测组分对回收率有什么要求?

重量分析是根据称量反应产物的()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一类定量分析方法。A、重量B、体积C、温度

滴定分析中必须使用标准溶液,最后要通过()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A、标准溶液的浓度B、待测组分的用量C、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D、待测组分的浓度和用量

将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溶液中,使其与待测组分发生反应,而加入的试剂量又恰好为完成反应所必需的,根据加入试剂的准确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这样的分析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又称()A、容量分析法B、仪器分析法C、重量分析法D、化学分析法

()分析法通常用于高含量或中含量组分的测定,即待测组分的含量一般在1%以上。A、微量B、色谱C、容量D、重量

在化学分析中,痕量分析:是对被测组分的含量小于0.01%的分析

在化学分析中,超痕量分析:是对被测组分的含量小于0.001%的分析

为了提高测定低含量组分的灵敏度,通常选用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但当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受到其他谱线干扰时,则选用其他无干扰的较灵敏谱线作为分析线。

滴定分析法是根据某一化学计量反应,将一已知准确()的试剂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到所加试剂恰好与待测组分按()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和消耗()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某组分含量在0.01%-1%之间,则属于()A、常量组分分析B、微量分析C、微量组分分析D、痕量分析

单选题某组分含量在0.01%-1%之间,则属于()A常量组分分析B微量分析C微量组分分析D痕量分析

填空题滴定分析法是根据某一化学计量反应,将一已知准确()的试剂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到所加试剂恰好与待测组分按()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和消耗()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多选题按待测组分含量分类的方法是()。A常量组分分析B微量组分分析C痕量组分分析D常量分析E微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