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不同含量待测组分对回收率有什么要求?

分离不同含量待测组分对回收率有什么要求?


相关考题:

水样中常含有少量固体物质形成悬浮物,影响容量和比色测定,水样组成复杂,某些组分会干扰待测组分测定;待测组分含量很低,一般只有ppb级或更低,直接测定很困难;故水样测定前通常要经过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有下列哪些A、悬浮物的分离B、水样消解C、放置D、待测组分的浓缩和分离E、加热

有关ELISA竞争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竞争法中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B、实验中应注意温度选择C、待测管颜色越深,标本中待测物含量越多D、待测管颜色越深,标本中待测物含量越少E、实验中操作应标准化

水样中常含有少量固体物质形成悬浮物,影响容量和比色测定;水样组成复杂,某些组分会干扰待测组分测定;待测组分含量很低,一般只有ppb级或更低,直接测定很困难;故水样测定前通常要经过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有( )。A、悬浮物的分离B、水样消解C、待测组分的浓缩和分离D、放置E、加热

加标回收率分析时,加标量均不得大于待测物含量的()倍。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应超出方法测定上限的()%。

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样品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时,样品预处理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A、使待测金属元素成为基态原子B、使待测金属元素与其他物质分离C、使待测金属元素成为离子存在于溶液中D、除去样品中有机物

物质的分解电压与半波电位有什么不同?二者与待测离子的浓度有什么关系?

原子吸收进行回收率测定时,加标量不得大于样品中待测含量的()倍。A、1B、2C、3D、4

加标回收率测定时,加标物质的形态应该和待测物的形态相同。

下面哪一条不符合选作随行参比标准物的要求()。A、母体结构与待测物的不同B、与待测物属同一类毒物C、与待测物有相似的紫外吸收D、A、B、C项都不符合

回收率试验是在已知被测物含量A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B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得总量C,则()A、回收率(%)=(C-B)/A×100%B、 回收率(%)=(C-A)/B×100%C、 回收率(%)=B/(C-A)×100%D、 回收率(%)=A/(C-B)×100%E、 回收率(%)=(A+B)/C×100%

什么叫回收率?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的要求如何?

载气中的水分对分离会有什么影响,如何去除?

酸碱滴定法对被测组分的含量有什么要求?

利用待测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个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将待测组分从原体系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叫溶剂提取法。

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时,下列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A、加标物的形态应该和待测物的形态相同B、在任何情况下加标量均不得小于待测物含量的3倍C、加标量应尽量与样品中待测含量相等或相近D、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应超出方法的测定上限的90%

免疫学检测"钩状效应"的原因是()A、待测物质不适合免疫学检测B、待测物质抗原特异性较差C、待测物质含量超出检测范围D、待测物质含量过低E、待测物质无免疫活性

当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很低而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又不足时,()常可同时起到分离与富集的双重作用。A、蒸馏B、消解C、萃取

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有什么重要性?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

分离效果一般用回收率来衡量,回收率越高越好,但在实际工作中,随着被测物质含量的不同,对回收率的要求也不同。对于微量组分,回收率为()A、90%~95%B、50%~60%C、99%D、80%~85%

红外成像检测过程中的待测设备要求是什么?

单选题免疫学检测"钩状效应"的原因是()A待测物质不适合免疫学检测B待测物质抗原特异性较差C待测物质含量超出检测范围D待测物质含量过低E待测物质无免疫活性

填空题加标回收率分析时,加标量均不得大于待测物含量的()倍。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应超出方法测定上限的()%。

问答题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有什么重要性?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

单选题回收率试验是在已知被测物含量A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B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得总量C,则()A回收率(%)=(C-B)/A×100%B 回收率(%)=(C-A)/B×100%C 回收率(%)=B/(C-A)×100%D 回收率(%)=A/(C-B)×100%E 回收率(%)=(A+B)/C×100%

多选题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时,下列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A加标物的形态应该和待测物的形态相同B在任何情况下加标量均不得小于待测物含量的3倍C加标量应尽量与样品中待测含量相等或相近D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应超出方法的测定上限的90%

填空题加标回收率分析时,加标量均不得大于待测物含量的()。

单选题下面哪一条不符合选作随行参比标准物的要求()。A母体结构与待测物的不同B与待测物属同一类毒物C与待测物有相似的紫外吸收DA、B、C项都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