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公约》对犯罪所下定义是() 1.违反刑法的犯罪 2.可能或确已危害航空器或其所载人员或财产的安全 3.违反航空公司行政管理规定 4.危害航空器内的正常秩序和纪律的行为A、1234B、123C、124D、234

《东京公约》对犯罪所下定义是() 1.违反刑法的犯罪 2.可能或确已危害航空器或其所载人员或财产的安全 3.违反航空公司行政管理规定 4.危害航空器内的正常秩序和纪律的行为

  • A、1234
  • B、123
  • C、124
  • D、234

相关考题:

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空白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特征,而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 ( )A.正确B.错误

下列有关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B.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属性和法律特征C.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对犯罪的定性描述,而没有设置定量要求D.根据我国刑法对犯罪的定义,只有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违反刑法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犯罪

“确立机长对航空器内犯罪的管辖权”的公约是()A.《芝加哥公约》B.《海牙公约》C.《东京公约》D.《蒙特利尔公约》

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主观D.犯罪客观E.犯罪行为违反《刑法》、危害社会的是( )

对于飞行中航空器内的犯罪行为,如机长认为该犯罪行为按照航空器登记国刑法属于严重的罪行,可将该人移交给航空器降落地任何东京公约缔约国的主管当局。

规定劫持航空犯罪,又被称为劫机公约的是()A、《海牙公约》B、《东京公约》C、《芝加哥公约》D、《蒙特利尔公约》

“关于航空器上犯罪和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是()A、《东京公约》B、《海牙公约》C、《芝加哥公约》D、《蒙特利尔公约》

东京公约的重大意义在于() 1.把域内管辖扩大到域外管辖 2.弥补了领土管辖(域内管辖)造成的航空犯罪管辖缺口 3.赋予机长空中治安权力 4.成功解决了劫机犯罪的制裁与审判A、1234B、123C、124D、234

在犯罪构成中,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是()。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主观方面D、犯罪客观方面

违反《刑法》、危害社会的是()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主观D、犯罪客观E、犯罪行为

为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是()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

刑法规定的内容是()。A、犯罪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B、犯罪和刑事诉讼程序C、犯罪和刑罚D、犯罪和人权保障

首次提出对犯罪行为人采取“或引渡或起诉”原则,实现对危害民航运输安全的犯罪行为严惩的公约是()A、《开普敦公约》B、《海牙公约》C、《东京公约》D、《蒙特利尔公约》

1963年东京公约是第一个对劫持航空器犯罪作出规定的国际公约,但它并不专门针对劫机犯罪。

《东京公约》就公约的适用和劫机犯罪做出了具体明确的定义。

“关于在航空器上犯罪和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是()。A、《东京公约》B、《海牙公约》C、《芝加哥公约》D、《蒙特利尔公约》

()规定了机长有权对在航空器上的“犯罪”者采取措施。A、《东京公约》B、《海牙公约》C、《蒙特利尔公约》D、《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实施暴力行为,具有危害该航空器安全的性质,称为犯罪,是()对危害航空安全犯罪的界定。A、《芝加哥公约》B、《海牙公约》C、《东京公约》D、《蒙特利尔公约》

“确立机长对航空器内犯罪的管辖权”的公约是()。A、《芝加哥公约》B、《海牙公约》C、《东京公约》D、《蒙特利尔公约》

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是()。A、犯罪主体B、犯罪主观方面C、犯罪客体D、犯罪客观方面

关于《东京公约》正确的是()A、1970年缔结于东京B、1971年缔结于东京C、我国尚未加入D、全称是《关于在航空器上犯罪及其某些行为的公约》

单选题将航空器看成是犯罪侵害对象的是()A《海牙公约》B《东京公约》C《蒙特利尔公约》D《巴黎航空公约》

单选题违反刑法、危害社会的是()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主观D犯罪客观E犯罪行为

单选题确定“飞行安全”是犯罪侵害对象的是()A《蒙特利尔公约》B《东京公约》C《海牙公约》D《巴黎航空公约》

配伍题犯罪自然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是()|违反《刑法》、危害社会的是()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主观D犯罪客观E犯罪行为

判断题网络犯罪的犯罪主体是为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网络犯罪行为所侵犯的一切社会关系。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