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次试验中,试品的10min绝缘电阻与1min绝缘电阻之比称为()。A、绝缘电阻B、吸收比C、极化指数D、介质损耗角

在同一次试验中,试品的10min绝缘电阻与1min绝缘电阻之比称为()。

  • A、绝缘电阻
  • B、吸收比
  • C、极化指数
  • D、介质损耗角

相关考题:

吸收比是() A、加压60s与15s时测的绝缘电阻之比B、加压15s与60s时测的绝缘电阻之比C、加压10min与1min时测的绝缘电阻之比D、加压1min与10min时测的绝缘电阻之比

绝缘介质的吸收比是()时的绝缘电阻与()时的绝缘电阻之比。

对于大容量的设备,也可以采用10min与1min时的绝缘电阻之比作为吸收比。()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在同一次试验中,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称为()。

关于极化指数的定义正确的是()。A、同一次试验中,1min时的直流电阻值与15S时的直流电阻值之比B、同一次试验中,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C、同一次试验中,10min时的直流电阻值与1min时的直流电阻值之比D、同一次试验中,10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极化指数是在同一次试验中,5mim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用兆欧表测量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时,兆欧表与被试品间的连线绝缘电阻与被试品绝缘电阻是串联的关系()。

极化指数是指在同一次试验中,()时的绝缘电阻值与()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A、10min;1minB、10min;10minC、1min;10minD、10min;15min

极化指数是指绝缘介质()绝缘电阻之比。A、1min与15sB、15s与1minC、1min与10minD、10min与1min

为了克服测量电气设备绝缘吸收比可能对设备绝缘幼劣的误判断,常采用测量其10min与1min的绝缘电阻之比,即用测量极化指数p的方法来判断绝缘优劣。

极化指数:在同一次试验中,()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A、15minB、10mC、in5minD、20min

吸收比是在同一次试验中,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A、15sB、10sC、5sD、20s

将用绝缘电阻表测量的10min时的绝缘电阻与1min时的绝缘电阻相比,称为()。A、介质损失B、极化指数C、绝缘吸收比

吸收比是指在同一次试验中,()时的绝缘电阻值与()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A、1min;15sB、10min;5sC、5min;15sD、15min;25s

测量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时,应用绝缘工具先将高压端引线接通试品,然后驱动兆欧表至额定转速,同时记录时间;在分别读取15s和60s(或1min和10min)时的绝缘电阻后,应先停止兆欧表转动,再断开兆欧表与试品的高压连接线,将试品接地放电。

电阻吸收比是()的绝缘电阻与()的绝缘电阻之比。

对用夹层绝缘或有机绝缘材料绝缘的设备,如果耐压试验()的绝缘电阻,比耐压试验()的绝缘电阻有明显下降,则认为该试品()。

极化指数即在同一次试验中,10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之差。

交流耐压试验后须测量被试品的绝缘电阻,而试验前不必测其绝缘电阻。

测量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时,应用绝缘工具先将高压端引线接通试品,然后驱动绝缘电阻表至额定转速,同时记录时间;在分别读取15s和60s(或1min和10min)时的绝缘电阻后,应先停止绝缘电阻表转动,再断开绝缘电阻表与试品的高压连接线,将试品接地放电。

吸收比K是在同一次试验中,()s时的绝缘电阻值与()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进行绝缘电阻和吸收比试验,是用绝缘电阻表产生的()加在被试验设备的绝缘材料上.其与流过被试材料的泄漏电流之比,为绝缘电阻。A、交流电压B、直流电压C、大电阻D、小电阻

交流耐压实验后,须测量被试品的绝缘电阻,而试验前不必测其绝缘电阻。

判断题测量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时,应用绝缘工具先将高压端引线接通试品,然后驱动兆欧表至额定转速,同时记录时间;在分别读取15s和60s(或1min和10min)时的绝缘电阻后,应先停止兆欧表转动,再断开兆欧表与试品的高压连接线,将试品接地放电。A对B错

单选题将绝缘电阻表测量的10min时的绝缘电阻与1min时的绝缘电阻相比,称为()A介质损失B极化指数C绝缘吸收比

判断题将用绝缘电阻表测量的10min时的绝缘电阻与1min时的绝缘电阻相比,称为极化指数。A对B错

填空题电阻吸收比是()的绝缘电阻与()的绝缘电阻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