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烟气分析时通常用烟气中的()含量来代表过剩空气系数的大小。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氧气

锅炉烟气分析时通常用烟气中的()含量来代表过剩空气系数的大小。

  • A、二氧化碳
  • B、二氧化硫
  • C、氧气

相关考题:

负压锅炉沿烟气流程过剩空气系数增大,是由于()。 A、烟道漏风B、烟气中可燃质继续耗氧C、吸风机入口漏风

锅炉常用奥氐烟气分析仪由氯化亚铜氨溶液来吸收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氧气。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当过剩空气系数不变,锅炉负荷增加时,烟气中氧量随之增加。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废物焚烧过程中,实际燃烧使用的空气量通常用理论空气量的倍数m表示,称为空气比或过剩空气系数。如果测定烟气中过剩氧含量为6%,试求此时焚烧系统的过剩空气系数m(假设烟气中CO的含量为0,氮气的含量为79%)。A.1.00B.0.79C.1.40D.1.60

过剩空气系数过大时,烟气中剩余氧()。

加热炉烟气露点温度与()有关。A、过剩空气系数B、烟气中SO2含量C、烟气中SO3含量D、烟气中CO含量

关于决定烟气露点温度的主要因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烟气的露点温度与燃料中的硫氮含量有关B、烟气的露点温度与过剩空气系数有关C、烟气的露点温度与烟气中的水蒸气量有关D、而烟气中的水蒸气量与过剩空气系数无关

裂解炉烟气中SO3含量()。A、过剩空气系数越低,SO3含量越高B、过剩空气系数越高,SO3含量越高C、燃料含硫量越高,SO3含量越高

一锅炉在运行中某处烟道的烟气中含氧量为5.8%,求该处的过剩空气系数。

废物焚烧过程中,实际燃烧使用的空气量通常用理论空气量的倍数m表示,称为空气比或过剩空气系数,如果测定烟气中过剩氧含量为6%,试求此时焚烧系统的过剩空气系数m(假设烟气中的C0含量为0,氮气含量为79%)为()。A、1.00B、0.79C、1.40D、1.60

影响露点的因素有(),露点升高;烟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多,();燃烧时过剩空气系数增加,露点也提高。

低温露点温度影响因素有哪些()。A、烟气中影响SO3的过程空气系数B、燃料气中硫含量C、烟气中水蒸气的含量D、烟气流量大小

测定烟气中氧含量的方法有几种?过剩空气系数如何确定?

下列因素中,加热炉烟气露点温度不与其有关的是()。A、过剩空气系数B、燃料中的硫含量C、烟气中的水蒸汽含量D、理论空气量

焚烧炉烟气设计分析项目包含烟气中过剩氧含量的分析。()

对运行的锅炉进行烟气分析,并通过计算可以求出(),从而借以判别燃烧工况的好坏和漏风情况,以便进行燃烧调整,提高锅炉运行效率。A、理论空气量B、过剩(量)空气系数C、烟气量D、一氧化碳含量

工程上常用烟气中()的含量来估算过剩空气系数。A、氧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水蒸气

按加热炉烟气含氧量确定过剩空气系数时,应根据烟气分析方法的不同,分别按()进行确定。A、干烟气B、干气C、湿烟气D、湿气

如果相同质量的同种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仅产生CO,在相同的过量空气系数不完全燃烧成的烟气与完全燃烧生成的烟气相比()。A、总烟气容积增加,烟气中氧气容积增加B、总烟气容积减少,烟气中氧气容积增加C、总烟气容积相同,烟气中氧气容积增加D、总烟气容积相同,烟气中氧气容积相同

废物焚烧过程中,实际燃烧使用的空气量通常采用理论空气量的倍数m表示,称为空气比或过剩空气系数,如果测定烟气中过剩氧含量为6%,此时焚烧系统的过剩空气系数为()。(假设烟气中的CO含量为0,但其含量为79%)A、1.00B、0.79C、1.40D、1.60

锅炉常用奥氐烟气分析仪由氯化亚铜氨溶液来吸收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氧气。

锅炉烟气中含氧量反映过剩空气系数a的大小,因此,测得(),就可知道锅炉内的燃烧情况。

单选题废物焚烧过程中,实际燃烧使用的空气量通常用理论空气量的倍数m表示,称为空气比或过剩空气系数,如果测定烟气中过剩氧含量为6%,试求此时焚烧系统的过剩空气系数m(假设烟气中的C0含量为0,氮气含量为79%)为()。A1.00B0.79C1.40D1.60

多选题按加热炉烟气含氧量确定过剩空气系数时,应根据烟气分析方法的不同,分别按()进行确定。A干烟气B干气C湿烟气D湿气

单选题工程上常用烟气中()的含量来估算过剩空气系数。A氧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水蒸气

单选题废物焚烧过程中,实际燃烧使用的空气量通常采用理论空气量的倍数m表示,称为空气比或过剩空气系数,如果测定烟气中过剩氧含量为6%,此时焚烧系统的过剩空气系数为()。(假设烟气中的CO含量为0,但其含量为79%)A1.00B0.79C1.40D1.60

多选题对运行的锅炉进行烟气分析,并通过计算可以求出(),从而借以判别燃烧工况的好坏和漏风情况,以便进行燃烧调整,提高锅炉运行效率。A理论空气量B过剩(量)空气系数C烟气量D一氧化碳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