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撑)杆工程的质量应符合,顶杆底部埋深不应小于()m,与主杆连接应紧密、牢固。A、7B、2.5C、0.5D、5

顶(撑)杆工程的质量应符合,顶杆底部埋深不应小于()m,与主杆连接应紧密、牢固。

  • A、7
  • B、2.5
  • C、0.5
  • D、5

相关考题:

双排竹脚手架的搭设程序为( )。A、竖立杆—绑纵向水平杆—绑顶撑—绑横向水平杆—铺脚手架B、竖立杆—绑纵向水平杆—绑横向水平杆—铺脚手架—绑顶撑C、竖立杆—绑横向水平杆—绑纵向水平杆—绑顶撑—铺脚手架D、竖立杆一绑横向水平杆—绑顶撑一绑纵向水平杆—铺脚手架

模板支撑架斜杆设置应符合的要求有:()。 A.当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应设置通高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B.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6.0mC.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4.5mD.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顶部施工荷载应通过可调托撑向立杆轴心传力,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插入立杆长度不应小于(),螺杆外径与直杆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应大于3mm。 A、100mmB、120mmC、150mmD、200mm

脚手架立杆的对接、搭接应符合()规定。 A、对接扣件开口应朝外B、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C、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D、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E、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

依据《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在竹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的杆件有( )。 A.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B.顶撑C.连墙件D.剪刀撑

操作者转动换向手轮,即可利用救援顶杆移动支撑的伸出实现撑顶和扩张。在撑顶过程中,换向手轮回中位时,顶杆将撑顶作业。

变台杆埋深不应小于()m。A、0.5B、1.5C、2

顶杆的埋设深度一般为0.5m,顶杆底部应设底盘或条石。

越线架的立杆应垂直,埋深不应小于()cm,杆坑底部应夯实;遇松土或无法挖坑时应绑扫地杆。越线架的横杆应与立杆成直角搭设。A、20B、30C、40D、50

采用扣件式钢管作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杆时,应符合()的规定。A、对大尺寸混凝土构件下的支架,其立杆顶部应插入可调托座。可调托座距顶部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600mm,可调托座螺杆外径不应小于36mm,插入深度不应小于180mmB、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立杆的步距不应大于1.8m;顶层立杆步距应适当减小,且不应大于1.5m;支架立杆的搭设垂直偏差不宜大于5/1000,且不应大于100mmC、在立杆底部的水平方向上应按纵下横上的次序设置扫地杆D、承受模板荷载的水平杆与支架立杆连接的扣件,其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2m,且不应大于60N2mE、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

根据《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5.2.5条),顶撑的构造与搭设应()A、顶撑应紧贴立杆设置,并顶紧水平杆B、顶撑应与立杆绑扎且不得少于2道C、顶撑应使用整根竹杆,不得接长D、上下顶撑应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

顶杆的材料与主杆材料相同,梢径小于150mm。

变台杆埋深不应小于()m。A、0.5B、1.5C、2D、2.5

当受地形限制无法安装拉线时可采用顶杆(撑杆),但应满足以下要求()。A、符合设计要求B、顶杆底部埋深不小于0.5mC、电杆长度不小于10米D、与主杆连接紧密、牢固

电杆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宜符合下列的规定:杆高8m,埋深(1.5)m,杆高9m,埋深()m,杆高10m,埋深()m。

双排竹脚手架的搭设程序为()。A、竖立杆—绑纵向水平杆—绑顶撑—绑横向水平杆—铺脚手架B、竖立杆—绑纵向水平杆—绑横向水平杆—铺脚手架—绑顶撑C、竖立杆一绑横向水平杆—绑顶撑一绑纵向水平杆—铺脚手架

竹脚手架的剪刀撑等斜杆必须与立杆和顶撑一起三杆同绑,增加稳固性。()

杆根底的断面应平整,钢筋不应冒头,杆顶封闭不露钢筋。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杆时可搭设抛撑,抛撑搭设应符合()。A、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 50 °~ 80 ° 之间B、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 45 °~ 60 ° 之间C、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D、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E、抛撑应在连墙杆搭设后方可拆除

拉线杆(塔)基础分坑时应以()高程为准,其主杆、拉线坑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A、拉线杆基础表面B、主杆C、中心桩D、标高桩

顶(撑)杆底部埋深不应小于()。A、0.5mB、1mC、1.5mD、2m

顶(撑)杆的安装要求底部设有防沉措施,埋深不宜小于。()。A、0.5mB、0.8mC、1.0mD、1.2m

顶(撑)杆工程的质量应符合,顶杆与主杆之间的夹角满足要求,允许偏差为()。A、±45°B、±35°C、±25°D、±5°

单选题翻模施工时,()。A高度超过20m的桥墩,支撑顶杆分段分批抽换倒用。抽换的顶杆每批不得超过顶杆总组数的15%B高度超过40m的桥墩,支撑顶杆分段分批抽换倒用。抽换的顶杆每批不得超过顶杆总组数的15%C高度超过20m的桥墩,支撑顶杆分段分批抽换倒用。抽换的顶杆每批不得超过顶杆总组数的10%D高度超过40m的桥墩,支撑顶杆分段分批抽换倒用。抽换的顶杆每批不得超过顶杆总组数的10%

单选题下列关于竹质脚手架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竹质立杆、斜撑、顶撑、抛撑、剪刀撑、扫地杆和纵向水平杆的小头一般不小于75 mmB竹质纵、横向水平杆的小头不小于90mmC对直径为60〜90mm的水平杆杆件,应双杆合并使用D主要受力杆件的使用期限不宜超过3年

单选题双排竹脚手架的搭设程序为()。A竖立杆—绑纵向水平杆—绑顶撑—绑横向水平杆—铺脚手架B竖立杆—绑纵向水平杆—绑横向水平杆—铺脚手架—绑顶撑C竖立杆一绑横向水平杆—绑顶撑一绑纵向水平杆—铺脚手架

多选题模板支撑架斜杆设置应符合的要求有:()。A当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应设置通高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B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6.0m。C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4.5m。D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