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6年,汉廷又设交趾刺史部,负责监察岭南九郡,当时的治所设在:()A、番禺县B、龙川县C、广信县D、揭阳县

公元前106年,汉廷又设交趾刺史部,负责监察岭南九郡,当时的治所设在:()

  • A、番禺县
  • B、龙川县
  • C、广信县
  • D、揭阳县

相关考题:

()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 A.汉武帝B.汉文帝C.汉元帝D.汉景帝

汉武帝元封五年,武帝将中国分为部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巡查所属郡、国,督查郡等。当时中国共分为多少个部州:()A.11.0B.12.0C.13.0D.10.0

公元前214年,秦征服岭南后,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桂林郡

秦始皇平定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的治所设在( )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的广西地名包括()。A、设郁林郡,郡治布山县(今贵港市境),此为玉林建制之始B、在今天的贺州设置贺县C、置潭中县,为柳州建城的开端D、设始安县,为桂林建城的开端E、设合浦郡

秦朝在岭南地区设南海郡,现佛山大部分地区属于当时南海郡的()县A、番禺B、四会C、博罗D、花都

两汉时期,徐闻、合浦及今在越南境内的日南和交趾也是岭南地区著名的口岸。

有关两汉刺史制度的介绍,正确的是()。A、刺史开始时没有固定的治所,但级别很高B、刺史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C、东汉地方行政区划包括州郡二级

北海历史悠久。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A、合浦郡B、象郡C、岭南郡D、广南郡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百越后,便在岭南设立了()三个郡,此后广西便开始简称为“桂”,为广西设郡之始。A、桂林郡、左江郡与广南郡B、桂林郡、南海郡、象郡C、广西郡、武宣郡与柳州郡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汉武帝元封五年,武帝将中国分为部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巡查所属郡、国,督查郡等。当时中国共分为多少个部州:()A、11.0B、12.0C、13.0D、10.0

秦汉到隋代,大体实行“()”。汉袭秦制,但郡国并存。()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于()将全国的郡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端,十三州即()。这十三刺史部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形成州、郡、县三级政区。隋朝建立后,逐步改成()。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加强对各郡的控制,始设十三部(州),设刺史负责各部(州)的监察。东汉时,刺史改为州牧。东汉末年,()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刺史也大多演化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A、路B、府C、州D、道

赵佗,南越王,南越国的创始人。原为秦朝平定岭南的将领,先后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和南海郡郡尉。在公元前204年,建立了南越国,自立南越王。后在公元前183年与汉朝断绝交往,自立南越武帝,发兵进攻长沙边邑,与汉朝分庭抗礼。

秦统一岭南后,将岭南分为三郡,实施对岭南的有效统治,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其中南海郡下辖五个县,郡治在番禺。赵佗首任南海郡尉,统领三郡。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B、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C、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D、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可以在郡县内自由任免官吏

单选题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加强对各郡的控制,始设十三部(州),设刺史负责各部(州)的监察。东汉时,刺史改为州牧。东汉末年,()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刺史也大多演化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A路B府C州D道

单选题公元前106年,汉廷又设交趾刺史部,负责监察岭南九郡,当时的治所设在:()A番禺县B龙川县C广信县D揭阳县

填空题秦始皇平定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的治所设在( )

单选题北海历史悠久。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A合浦郡B象郡C岭南郡D广南郡

判断题赵佗,南越王,南越国的创始人。原为秦朝平定岭南的将领,先后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和南海郡郡尉。在公元前204年,建立了南越国,自立南越王。后在公元前183年与汉朝断绝交往,自立南越武帝,发兵进攻长沙边邑,与汉朝分庭抗礼。A对B错

单选题有关两汉刺史制度的介绍,正确的是()。A刺史开始时没有固定的治所,但级别很高B刺史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C东汉地方行政区划包括州郡二级

填空题秦汉到隋代,大体实行“()”。汉袭秦制,但郡国并存。()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于()将全国的郡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端,十三州即()。这十三刺史部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形成州、郡、县三级政区。隋朝建立后,逐步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