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实试验中,至少应制备不同含水量的试样为:()。A、3个B、4个C、5个D、6个

击实试验中,至少应制备不同含水量的试样为:()。

  • A、3个
  • B、4个
  • C、5个
  • D、6个

相关考题:

击实试验试样制备方法有:()A.干法B.湿法C.压样法D.击样法

击实试验中,至少应制备的不同含水量试样为( )个。A.3B.4C.5D.6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击实试验,至少制备()不同含水率的试样。 A.6个B.5个C.3个D.12个

击实试验法用干法或湿法制备一组不同含水量的试样数应不少于()个。A.3B.5C.7D.9

击实试验法用干法或湿法制备一组不同含水量的试样数应不少于()个。A、 3B、 5C、 7D、 9

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进行击实试验时,不正确的说法为 ( )。A.击实试验分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B.试样的制备均应采用湿法C.轻型击实时宜采用5个不同的含水量,且应有2个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D. 资料应包括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曲线及气体体积等于零(Sr=100%)的等值线

击实试验中,应制备不同含水量试件的数量?

土样制备时过0.5mm筛的试验为()A、击实试验B、压缩试验C、界限含水量试验D、剪切试验

按"土工试验标准",进行击实试验时,()不正确。()A、击实试验分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B、试样的制备均应采用湿法C、轻型击实时宜采用5个不同的含水率,且应有2个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D、资料应包括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曲线及气体体积等于零(Sr=100%)等值线

击实试验中,至少应制备的不同含水率试样为()A、3个B、4个C、5个D、6个

在进行土工击实试验时,按四分法准备好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每个试样含水量按()递增,拌匀后闷料备用。

击实试验各试样击实称好质量后,从试样中心处样测其含水量,所取试样的数量的多少应根据最大粒径而定。()

土样制备时需过0.5mm筛的试验为()A、击实试验B、压缩试验C、界限含水量试验D、剪切试验

关于击实试验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击实试验分轻型和重型击实,采用大小两种试筒B、击实试验法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5mm的土C、应制备一组不同含水量(相差约2%)的试样(不少于五个)D、击实试验法可用于测最佳含水量

击实试验中,至少应制备的不同含水量试样为()个。A、3B、4C、5D、6

击实试验中,至少制备()不同的含水率试样。A、6个B、5个C、3个D、12个

为得到某土样干密度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在击实试验中至少应制备三种不同含水量的土样

单选题关于击实试验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击实试验分轻型和重型击实,采用大小两种试筒B击实试验法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5mm的土C应制备一组不同含水量(相差约2%)的试样(不少于五个)D击实试验法可用于测最佳含水量

单选题土样制备时过0.5mm筛的试验为()A击实试验B压缩试验C界限含水量试验D剪切试验

单选题关于击实试验法测定最佳含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干法或湿法制备一组不同含水量的试样B制备好的土样应一次性倒入击实筒C计算各试样干密度,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曲线D当试样中有大于规定的颗粒,应先取出大颗粒,其百分率合格后,再对剩余试样进行击实试验

单选题击实试验中,至少应制备不同含水量的试样为:()。A3个B4个C5个D6个

单选题击实试验中,至少制备()不同的含水率试样。A6个B5个C3个D12个

单选题击实试验中,至少应制备的不同含水量试样为()个。A3B4C5D6

单选题按"土工试验标准",进行击实试验时,()不正确。()A击实试验分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B试样的制备均应采用湿法C轻型击实时宜采用5个不同的含水率,且应有2个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D资料应包括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曲线及气体体积等于零(Sr=100%)等值线

单选题击实试验中,至少应制备的不同含水率试样为()A3个B4个C5个D6个

判断题为得到某土样干密度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在击实试验中至少应制备三种不同含水量的土样A对B错

判断题击实试验各试样击实称好质量后,从试样中心处样测其含水量,所取试样的数量的多少应根据最大粒径而定。()A对B错

问答题击实试验中,应制备不同含水量试件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