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发文字号是()。A、国发〔2008〕8号B、国发〔08〕8号C、〔2008〕国发8号D、国发〔08〕08号

正确的发文字号是()。

  • A、国发〔2008〕8号
  • B、国发〔08〕8号
  • C、〔2008〕国发8号
  • D、国发〔08〕08号

相关考题:

发文字号“国发(2007)23号”包含的要素有( )。A、发文机关B 序号C、年份D、文种

下列发文字号标识正确的是()。 A.〔2016〕沪府办1号B.(16)沪府发3号C.国发〔2016〕五号D.国办发〔2016〕8号

该材料标题下缺少发文字号,正确的发文字号应为( )。 A.国发[2010]第43号 B.国发[2010]字43号 C.国发[2010]43号 D.国发[20101]043号

以下发文字号编写正确的是:()。 A.国发〔2010〕第3号B.国发[2010]3号C.国发[2010]第3号D.国发〔2010〕3号

本公文发文字号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务院发[2004]第29号B.国发(2004]第29号C.国务院发[2004]第29号D.国发[2004]29号

发文字号“国发(2007)23号”包含的要素有( )。A.发文机关B.序号C.年份D.文种

发文字号“国发[2007]23号”包含的要素有( )。A.发文机关代字B.序号C.年份SX 发文字号“国发[2007]23号”包含的要素有( )。A.发文机关代字B.序号C.年份D.文种

发文字号“国发[2000]23号”,其中包含的要素有( )A.发文机关代字B.发文顺序号 发文字号“国发[2000]23号”,其中包含的要素有( )A.发文机关代字B.发文顺序号C.发文年份D.文种

发文字号“国发[2007]23号”包含的要素有( )。A.发文机关代字B.序号C.年份D.文种

填入横线②处,作为这份公文的发文字号,书写正确的是( )。A.国发【2015】第44号B.国发(2015)44号C.国函[2015]44号D.国办函[2015]044号

简述中国发文处理的程序。

下列发文字号书写正确的是()A、浙政〔2011〕14号B、川府[2009]第9号C、国发[2012]003号D、人外函(2006)第5号

正确的发文字号是()A、国发(2002)8号B、国发(02)8号C、(2002)国发8号D、国发(2002)08号

上述公文的发文字号是错误的,正确的书写应为()。A、国发〔2013﹞42号B、国发[2013]42号C、国发[42]2013年D、国发{2013}42号

以下发文字号,写法正确的是()。A、国发[2011]8号B、国发[11]8号C、[2011]国发8号D、国发[2011]08号

下列发文字号的表示方法,哪个是正确的()A、国发[2012]1号B、国发(2012)1号C、国发〔2012〕1号D、国发【2012】1号

下列属于欧洲债券的是()。A、美国在美国发行的美元债券B、英国在美国发行的美元债券C、日本在英国发行的美元债券D、英国在英国发行的美元债券

用户定义函数“Dateto Quarter(参数)”功能是将输入的日期数据通过运算转换为该日期对应的季度值,正确调用该函数的语句是()。A、SELECT Date to Quarter(‘2008-08-08’)B、SELECT dbo.Date to Quarter(‘2008-08-08’)C、EXEC Date to Quarter(‘2008-08-08’)D、EXEC dbo.Date to Quarter(‘2008-08-08’)

下列哪个发文字号的表述是正确的?()A、[08]仑政1号B、〔08〕仑政1号C、[2008]仑政1号D、〔2008)仑政1号

企业年金制度是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使用“企业年金”一词的文件是()A、国发[1991]33号B、国发[1995]6号C、国发[1997]26号D、国发[2000]42号

多选题2008年我国发生了(  )通货膨胀。A温和式B爬行式C隐蔽型D公开型

问答题简述中国发文处理的程序。

单选题企业年金制度是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使用"企业年金"一词的文件是()A国发[1991]33号B国发[1995]6号C国发[1997]26号D国发[2000]42号

单选题上述公文的发文字号是错误的,正确的书写应为()。A国发〔2013﹞42号B国发[2013]42号C国发[42]2013年D国发{2013}42号

单选题以下发文字号,写法正确的是()。A国发[2011]8号B国发[11]8号C[2011]国发8号D国发[2011]08号

单选题正确的发文字号是()。A国发〔2008〕8号B国发〔08〕8号C〔2008〕国发8号D国发〔08〕08号

单选题下列发文字号书写正确的是()A浙政〔2011〕14号B川府[2009]第9号C国发[2012]003号D人外函(2006)第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