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抗感染药物作用靶点有()A、羊毛甾醇15alpha-脱甲基酶B、粘肽转肽酶C、甾体5alpha-还原酶D、腺苷脱氨基酶E、拓扑异构酶II

下列属于抗感染药物作用靶点有()

  • A、羊毛甾醇15alpha-脱甲基酶
  • B、粘肽转肽酶
  • C、甾体5alpha-还原酶
  • D、腺苷脱氨基酶
  • E、拓扑异构酶II

相关考题:

氟康唑抗真菌的作用机制是A、阻止核酸合成B、抑制细胞膜麦角甾醇合成酶,使麦角甾醇合成受阻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E、抑制蛋白质合成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细菌的转肽酶而影响细菌粘肽合成B.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C.抑制细菌DNA螺旋酶,阻碍DNA复制D.抑制细菌蛋白合成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分泌型蛋白质的定向输送需要( )A、连接酶B、甲基化酶C、信号肽酶D、脱甲酰酶E、肽酰转移酶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点正确的是( )A.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B.β-(1,3)-D-葡聚糖合成酶C.角鲨烯环氧化酶D.腺苷酸合成酶E.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是抑制 ( )A粘肽转肽酶Bβ-内酰胺酶C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D二氢叶酸还原酶

[129~132]129.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抗菌药物是130.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抗疟药物是131.抑制逆转录酶病毒的药物是132.抑制甾醇14α脱甲基酶的抗真菌药物是

抑制甾醇14α-脱甲基酶,用于抗真菌的药物是A.B.C.D.E.

抑制甾醇14α脱甲基酶的抗真菌药物是( )

结构式如下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A.抑制黏肽转肽酶B.抑制β内酰胺酶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E.抑制甾醇14α-脱甲基酶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细菌DNA回旋酶B:抑制细菌黏肽转肽酶C: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D:抑制细菌β-内酰胺酶E:抑制细菌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氟康唑抗真菌的作用机制是A.阻止核酸合成B.抑制细胞膜麦角甾醇合成酶,使麦角甾醇合成受阻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E.抑制蛋白质合成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靶点是A.以真核生物DNA促旋酶为作用靶点B.以原核生物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为作用靶点C.以真核生物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为作用靶点D.以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为作用靶点E.阻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抑制甾醇14 a-脱甲基酶,用于抗真菌的药物是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点正确的是()A、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B、β-(1,3)-D-葡聚糖合成酶C、角鲨烯环氧化酶D、腺苷酸合成酶E、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

抗肿瘤药物喷司他丁(pentostatin)的作用靶点是()A、黄嘌呤氧化酶B、单胺氧化酶C、腺苷脱氨基酶D、芳香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是抑制()。A、粘肽转肽酶B、β-内酰胺酶C、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D、二氢叶酸还原酶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B、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C、抑制粘肽转肽酶D、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合酶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A、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B、抑制粘肽转肽酶C、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E、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加细胞膜渗透性

单选题薯蓣皂苷属于(  )。A螺甾烷醇型B异螺甾烷醇型C呋甾烷醇型D羊毛脂甾烷型E变形螺甾烷醇型

单选题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B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C抑制粘肽转肽酶D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合酶

多选题下列属于抗感染药物作用靶点有()A羊毛甾醇15alpha-脱甲基酶B粘肽转肽酶C甾体5alpha-还原酶D腺苷脱氨基酶E拓扑异构酶II

单选题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A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B抑制粘肽转肽酶C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E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加细胞膜渗透性

单选题分泌型蛋白质的定向输送需要()A连接酶B甲基化酶C信号肽酶D脱甲酰酶E肽酰转移酶

单选题氟康唑抗真菌的作用机制是()。A阻止核酸合成B抑制细胞膜麦角甾醇合成酶,使麦角甾醇合成受阻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E抑制蛋白质合成

单选题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是抑制()。A粘肽转肽酶Bβ-内酰胺酶C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D二氢叶酸还原酶

单选题抑制甾醇14α-脱甲基酶,用于抗真菌的药物是(  )。ABCDE

单选题耐药菌株可以通过合成某种纯化酶作用于抗菌药物,使其失去抗菌活性,下列不属于钝化酶的是A甲基化酶B转肽酶Cβ-内酰胺酶D氯霉素乙酰转移酶E氨基糖苷类纯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