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分离度R=()时,两组分可基本分开。

当分离度R=()时,两组分可基本分开。


相关考题:

色谱分析中,要求两组分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应是A、R≥0.1B、R≥0.7C、R≥1.0D、R≥1.5E、R≥2.0

在气相色谱中,常用分离度(R)来衡量相邻两组分峰是否能分离的指标。一般R=1时两峰分离完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气相色谱中两个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分离度R值必须大于()。A.1.0B.1.2C.0.5D.1.5

在气相色谱中,常用分离度(R)来衡量相邻两组分峰是否能分离的指标。一般R=1两峰分离完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当分离度为1.5时,两组分峰的分离程度为()。A、90%B、95%C、99.7%D、100%

色谱分析中,要求两组分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应是()。A、R≥0.1B、R≥0.7C、R≥1D、R≥1.5

在气相色谱中,分离度R总是越大越好,相邻两组分分离的会越好().

相邻两组分得到完全分离时,其分离度R1.5。()

当色谱柱效能增高(相应组分的色谱峰更尖.窄)时,预示着分离度(R)的变化是()。A、分离度(R)值可能增大B、分离度(R)值可能减小C、分离度(R)值无明显改变D、无法确定分离度(R)值的变化

两组分的分离度(R)数值越大,其正确的含义是()。A、样品中各组分分离越完全B、两组分之间可插入的色谱峰越多C、两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越好D、色谱柱效能越高

在实际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时,讨算分离度(R)应选择()。A、样品中色谱峰相邻的组分B、样品中包谱峰面积最大的两组分C、样品中最难分离的一对组分D、样品中任意一对组分

组分A、B的气相色谱分析图谱中,两者未能完全分开,为提高分离度,可采取()。A、升高柱温B、降低载气流速C、更换色谱柱D、降低柱温E、提高载气流速

在吸附薄层色谱中,当增大展开剂的极性时,则()A、分离效果越好B、组分的R值减小C、展开速度加快D、组分的R值增大

色谱分析时,分离度R=1.5,意思是()。A、两峰完全分离B、分离程度可达98%C、分离程度可达到99.7%,D、基本上可完全分离

色谱分析时,分离度R<R1,意思是()。A、两峰完全分离B、分离程度可达98%C、基本上可完全分离D、两峰有明显的交叠

色谱分析时,分离度R=1,意思是()。A、两峰完全分离B、分离程度可达98%C、基本上可完全分离D、两峰有明显的交叠

当分离度R≥1.0时 ,两峰可达到基线分离。()

气相色谱中两个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分离度R值必须大于()。A、1.0B、1.2C、0.5D、1.5

在实际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时,计算分离度(R)应选择()。A、样品中色谱峰相邻的组分B、样品中色谱峰面积最大的两组分C、样品中最难分离的一对组分D、样品中任意一对组分

在气相色谱法中,分离度R为()时,表明相邻两组分已完全分离。

二元液体混合物中,当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为1时,两组分()用普通方法分离。A、很容易B、较容易C、容易D、不能够

假设两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19min和20min,死时间1min,计算 (1)较晚流出的第二组分分配容量K2 (2)欲达分离度R=0.75及R=1.5时,所需理论塔板数。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当分离度R≥()时,则可认为两混合组分完全分离。

单选题A(轻组分)、B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αAB越小()。AA、B两组分越容易分离B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的理论级数越少CA、B两组分越难分离D与A、B两组分的分离难易程度无关

单选题在吸附薄层色谱中,当增大展开剂的极性时,则()A分离效果越好B组分的R值减小C展开速度加快D组分的R值增大

填空题当分离度R=()时,两组分可基本分开。

填空题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当分离度R≥()时,则可认为两混合组分完全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