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架空电缆线路的拉线,应按下列规定选用:()A、线路偏转角小于30°时,拉线与电缆吊线的规格相同。B、线路偏转角大于60°时,应设顶头拉线。C、架空电缆长杆档应设顶头拉线。D、城市道路上的拉线应装设醒目的拉线保护管。

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架空电缆线路的拉线,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 A、线路偏转角小于30°时,拉线与电缆吊线的规格相同。
  • B、线路偏转角大于60°时,应设顶头拉线。
  • C、架空电缆长杆档应设顶头拉线。
  • D、城市道路上的拉线应装设醒目的拉线保护管。

相关考题:

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架空电缆线路偏转角大于()度时,应设顶头拉线。A、50B、55C、60D、65

通信光缆敷设工艺必须符合YD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和YD/T5138-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的要求。

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拉线盘长、宽、厚偏差()A、±5mmB、±10mmC、±15mmD、±20mm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与国家相关网络技术体制、技术标准有矛盾时,应按地方标准规定执行。

根据《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通信线路网应包括:()A、长途线路B、本地线路C、接入线路D、主干线路

架空电缆线路的拉线,应按哪些规定选用?

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设计选用的电缆,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交接区是用户电缆线路网的基础。划定的交接区要保持()。

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架空电缆不宜超过()。容量在(同上)及以上的大对数电缆和性质特别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电缆应采用地下敷设方式。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简称本规范)适用于本地的中继和接入线路的新建工程设计,对于()及其它通信线路工程,也可参照执行。A、扩建B、改建C、扩容D、增补

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局内应采用()电缆。

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配线电缆采用架空方式可参照架空电缆线路设计。

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每直列成端电缆不宜超过()。

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管道主干电缆应尽量采用(),以提高管道管孔的含线率。

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成端电缆应采用阻燃型电缆。

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架空电缆杆间距离在轻负荷区超过(),中负荷区超过55m,重负荷区超过50m时,应采用长杆档的建筑方式。

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交接箱编号应与出局()编号相对应或与本地线路资源管理系统统一。

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工程设计中采用的电缆品种型号不宜过多,以利工程实施和维护管理。

判断题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成端电缆应采用阻燃型电缆。A对B错

填空题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交接箱编号应与出局()编号相对应或与本地线路资源管理系统统一。

填空题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每直列成端电缆不宜超过()。

多选题《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简称本规范)适用于本地的中继和接入线路的新建工程设计,对于()及其它通信线路工程,也可参照执行。A扩建B改建C扩容D增补

填空题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架空电缆杆间距离在轻负荷区超过(),中负荷区超过55m,重负荷区超过50m时,应采用长杆档的建筑方式。

多选题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架空电缆线路的拉线,应按下列规定选用:()A线路偏转角小于30°时,拉线与电缆吊线的规格相同。B线路偏转角大于60°时,应设顶头拉线。C架空电缆长杆档应设顶头拉线。D城市道路上的拉线应装设醒目的拉线保护管。

判断题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配线电缆采用架空方式可参照架空电缆线路设计。A对B错

填空题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架空电缆线路杆路的杆间距离,应根据用户下线需要、地形情况、线路负荷、气象条件以及发展改建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市区杆距可为(),郊区杆距可为45m~50m。

填空题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架空电缆不宜超过()。容量在(同上)及以上的大对数电缆和性质特别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电缆应采用地下敷设方式。

填空题根据《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交接区是用户电缆线路网的基础。划定的交接区要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