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这是()从物质欲求、精神需求以及名和利方面对人需求层次的概括。A、《论语》B、《管子》C、《墨子》D、《老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这是()从物质欲求、精神需求以及名和利方面对人需求层次的概括。
- A、《论语》
- B、《管子》
- C、《墨子》
- D、《老子》
相关考题:
对于春秋时期的某国,如果仓廪实或衣食足,则民知礼节或知荣辱。如果民知礼节或知荣辱,则或者国富,或者民强。如果民强,则百业兴。事实上该国并非国富,而且并非百业兴。由此可推出( )。 A.该国仓廪实但并非衣食足 B.该国并非仓廪实但衣食足 C.该国仓廪实且衣食足 D.该国并非仓廪实且并非衣食足
翻译: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对于春秋时期的某国,如果仓廪实或衣食足,则民知礼节或知荣辱。如果民知礼节或知荣辱,则或者国富,或者民强。如果民强,则百业兴。 事实上该国并非国富,而且并非百业兴。由此可推出()。A、该国仓廪实但并非衣食足B、该国并非仓廪实但衣食足C、该国仓廪实且衣食足D、该国并非仓廪实且并非衣食足
义利之辩是我国古代伦理学上争论激烈的一个问题,争论的实质是把什么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下列主张以“利”作为判断事物价值标准的是()A、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B、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单选题下列关于对道德起源的观点,不属于旧唯物主义的是 ( )A“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B“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逸,苦则索乐,辱则求荣”C“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D“位在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单选题指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中国古人是()。A帝喾B管仲C晏婴D商鞅